将小花生做成大产业

2019-02-28 浏览次数: 345
字号: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一提起“苏花”,大家就会想到享誉全国的“苏花”牌小花生和一个人,她就是泗阳县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社长、江苏百年苏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娟。这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凭着敏锐的思维、坚忍不拔的毅力,带领广大花生种植户共同增收致富,让传统特色产业绽放出新的活力。

  心系家乡 回乡创业

  在泗阳县八集乡,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上千年,这儿家家户户都会种花生,但一直未形成产业。李亚娟认识到,若将传统农业做成特色产业一定有着不错的前景,且又因祖祖辈辈和花生打交道,所以她对花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为此,她放弃大城市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和优厚待遇,毅然回乡创业。

  创业初期,李亚娟租了一处居民房当厂房,因资金有限,就用大铁锅来炒制花生,这样忙碌了大半年后,她将做好的1000箱花生拉到集市售卖,没想到她的小包装花生很受欢迎。尝到甜头后她就扩大花生产量,还注册了花生品牌“百年苏花”,因为产量的提高,她又将花生分销到商店、超市,并积极拓展外地市场。2005年,李亚娟突破固有种植思维,引进壳薄、细腻、适合生食的天府三号、四粒红、海花、花育18、小金生等9个新的花生品种,亩均效益增加了3倍,花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合作发展 提质增效

  为了让父老乡亲获得更多的效益,2009年,李亚娟牵头创办了泗阳县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带动+合作发展+利益共享+合同种植+利益返还”的运作模式,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播种时间和栽培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统一销售,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以降低成本、优化基地,

  全面提升花生品质,带动了1.5万户农户发展,花生种植基地也扩展到了2.1万亩。“农民帮我种花生,成就我的创业梦想,我便要带领他们共同走上致富道路。”李亚娟用实际行动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合作社通过“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花生;高于市场20%的租金流转社员的土地;社员进入合作社上班,按高于普通农业企业50%的标准发工资”这一特殊方式给社员分红,每年分红金额达 280 万元,大大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在销售花生的过程中,李亚娟发现一种黑花生个头大、产量高,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于是她就盘算着将黑花生引入泗阳种植,但经专家鉴定,八集的土壤不适合种植,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她的信心,反而让她产生了在各地建立基地的想法。为此,她独自前往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考察,最初与沈阳的1家花生合作社合作,共同种植的600多亩黑花生一举成功,效益是普通花生的2倍多。之后,苏花合作社又在吉林松原、河北石家庄、陕西渭南、山东寿光等地建立起黑花生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 1.9 万多亩。

  借力网络 拓宽渠道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李亚娟乘势而上开发新的销售渠道。]2015年,合作社组建了电商团队,入驻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人人都在做电商,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红色电商”就是李亚娟的创意。做电商信誉很重要,虽然她对公司产品品质很有信心,但如何让消费者消除顾虑,放心购买呢?李亚娟自有一套方法。2013年成为1名共产党员之后,她就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公司开展电子商务后,她在公司的销售网站上亮出了自己党员的身份,并向消费者承诺,保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没想到,这一举动让“苏花”的订单由每天 200 多单跳到了 500 多单,还有30多人主动要求加入苏花网销联盟。目前,“苏花”网上年销售额达1200 多万元。

  “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合作发展”扩大产业规模、“红色电商”拓展营销渠道,李亚娟通过三力聚合把“小花生”做成了大产业,不仅自己富了,还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来源:20182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