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让大闸蟹“横行四方”

2019-08-22 浏览次数: 227
字号:

  现代人都喜欢生态食品,吃起来健康、放心。江苏省兴化市永丰镇被誉为“中国河蟹之乡”,这里的河蟹养殖户走生态养殖之路,在为食客提供健康食材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

  永丰镇沙仁村共有50多户河蟹养殖户、1200多亩养殖面积。67岁的村民徐贵中养殖了120亩河蟹,前段时间刚将蟹苗投放进塘里。“你看,我这塘里的水是不是特别干净?”只见阳光照射下池塘波光粼粼,水下1米多深处水草丰茂,清晰可见。“因为我是生态养殖,养出的大闸蟹又大又肥,价格比别人家贵,而且还特别抢手。”徐贵中自豪地说。

  高效模式肥了蟹绿了水

  徐贵中从事河蟹养殖18年了。2016年,他承包的水塘水质开始变得浑浊,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当得知外地有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后,他立即前去取经,并把这套“移螺种草”模式搬回自家池塘。

  何为“移螺种草”?徐贵中介绍道:一方面,在塘里种植水草,除了可以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外,还能起到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含氧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往蟹塘里投放鲜活的螺蛳,不仅让河蟹的饮食中增加了动物性饵料,实现了“荤素搭配”,而且螺蛳吃食蟹塘里的浮游生物、底栖藻类以及河蟹吃剩的残饵,也能净化水质。

  “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徐贵中说,去年每亩利润达到1万元,更令人惊喜的是,水塘里的水质也有了明显好转。

  “目前我们村的养殖户基本用的都是老徐的这套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的良性循环。”沙仁村村干部说。

  优质蟹苗打下丰产基础

  要想养出好的螃蟹,优质的蟹苗必不可少,而科学培育蟹苗则为螃蟹的生态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来到永丰镇最大的蟹苗培育基地——位于刘葛村的沪辉水产专业合作社。这里共有180亩蟹苗培育面积,亩产量达到150~200公斤。“我们的蟹苗去年11月份就被全部预定了,定价每公斤100元,都是卖给本地养殖户。今年3月初养殖户都在投苗,我们的苗塘基本上已经清空了。”合作社负责人葛昭和介绍道。

  被问到为什么他的蟹苗这么受欢迎,葛昭和叫来了他特地从上海崇明岛请来的技术指导施洪兵。施洪兵介绍,首先是螃蟹的品种有讲究。蟹苗是上海海洋大学推广的江海21号中华长江绒螯蟹,这种螃蟹品种优,母体大,母蟹可以长到 0.25 公斤,公蟹可以长到 0.35公斤。其次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管理。一要保持充足的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水草多则底部温度相对高一点,这样有利于蟹种聚集在一起,对河蟹的攀爬、隐蔽与摄食有促进作用,减少蟹种间互相残食的概率;二要保持适当的水位,一般建议水位保持60~80厘米;三是在水质管理方面,蟹苗塘要保持一定肥度,但养殖水体要有透明度;四要适时投饵,3~5天投喂1次;五要加强底部改良,防止出现黑地板,适当消毒,预防黑腮。 

来源:20190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