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田间道路工程质量管理
浏览人数: 2019-09-11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孙正清  薛业章

田间道路工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方便生产生活,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满足机械化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近年来,在许多有条件的地方,田间道路绝大多数都设计成混凝土路面,道路建设投资一般要占到项目总投资的40%左右。这里姑且不谈规划设计是否完全合理,仅从确保投资效益的角度,加强对田间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仍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一、常见质量问题

田间混凝土道路常见质量问题包括路面裂缝、混凝土强度不够和均质性较差等。路面裂缝一般为横向裂缝,有的已彻底断开;纵向裂缝较少,有时会出现不规则裂缝。从现场情况及抽样检测结果看,如涉及为150毫米厚的混凝土路面,最薄处有的仅有100毫米,常常是路两边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标准,而路中间厚度严重不足。从样芯混凝土试压结果看,不少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强度等级,有的甚至仅为设计强度的60%。此外,有的还存在路面跑沙露子、平整度差、路基垫层厚度不足、密实度不够等质量问题。

二、构成原因分析

田间混凝土道路质量问题,既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施工技术、工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施工技术方面。由于农田建设工程面广量大战线长,而投入的监理力量不足,现场监理人员到位率低,加之有的监理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该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照样签字,致使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大部分农田建设项目单位管理人员较少,业务技术力量薄弱,对施工及监理单位缺乏严格监督管理,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

(二)施工单位方面。少数施工单位将田间混凝土道路转包、分包或聘用无能力、无技术、无经验的包工头施工,技术上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另外,由于监管不到位,施工单位不按工序施工、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质量低劣。

(三)施工技术方面。混凝土路基垫层由于含灰量少,密实度差,整体性不好,造成其透水性及抗变形能力下降。若原有路面高低不平,路基垫层又没有压实平整,标高控制较差,造成混凝土面层浇筑厚度不均匀。当混凝土板收缩或翘曲时,就容易在厚度不均交界的薄弱处产生裂缝;用松散材料处理路基垫层或路基垫层未经处理、处理不到位,都会致使混凝土底部失水而变得疏松易干裂,强度下降;路基垫层干燥从而吸收混凝土中水分,也会致使混凝土底部失水,强度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路面早期断裂的原因之一。

(四)环境温度方面。混凝土在干燥脱水、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因数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混凝土板因温度降低而缩短,板上下因温差呈温度梯变而翘曲。混凝土白天浇筑时气温较高,空气比较干燥,但到夜间气温较低,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路面产生收缩或翘曲,但因周边约束条件的限制,使混凝土板内产生拉应力和拉弯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纹产生,严重时会发生断板现象。另外,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外较大温差,当养护不及时或环境温差较大时,会在表面或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五)伸缩缝处理方面。混凝土板的宽度、长度对裂缝影响较大,尺寸过大时,会使板内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容易产生裂缝现象。一般混凝土板的宽度不宜超过4米、长度不宜超过6米。混凝土板的连续长度越长,可能产生的应力也就越大。当应力在某一局部超过极限抗拉、抗折强度时,混凝土板即在此出现断裂缝。而设置伸缩缝的目的,就是将收缩和翘曲产生的应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未设置或未及时设置伸缩缝,或设置位置不当,也是混凝土道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

(六)后期保护养护方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开放通行的时间过早,加上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都会造成混凝土道路裂缝、跑沙。

三、主要控制措施

加强田间混凝土道路质量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坚持科学管理,以保证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一是规范参建各方主体行为。全面落实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项目建设单位要完善监管方式,严格合同管理,强化对施工、监理单位及人员履约情况的考核。同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提高竣工验收质量,对检测和验收中发现的问题,都要实行零容忍。要建立农田建设市场监管平台和主体黑名单制定,加快实现与住建、水利等部门监管服务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施工,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履职尽责到位,真正担负起控制、管理、协调的责任。

二是控制路基施工质量。田间混凝土道路一般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20km/h,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路基垫层施工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路面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前要对工程范围内进行清基处理,清基后对基底进行翻挖、整形、碾压,这是保证路基层密实和平整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要杜绝薄补贴找平的错误做法,以保证路基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抗变形能力。路基按规范要求完成后,对灰土结构层的处理,不但要保证每个结构层的厚度,更重要的是控制灰土中白灰的含量和压实度,并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测,上到工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是控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合格的原材料和准确的配合比,是满足混凝土抗折强度要求和控制收缩率的必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建立原材料合格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复试工作要做到“三共同”,即坚持业主或监理和承包商的取样员共同取样、共同送样、共同取试验报告的原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质量的目的。其次是控制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配合比应采取重量比,并以现场材料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配料计量应当准确,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将施工配合比明码标出,不得随意改动。在混凝土中可适当掺入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掺入抗裂纤维,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条件的地方,应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这样既能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四是采用新工艺提高密实度。混凝土振捣是保证其密实度的重要环节。振捣可采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振动梁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所选择机械类型,合理控制振动方式和振动时间。对边角不易处理处一定要振捣充分,不得漏振。对厚度不低于15cm的混凝土板,在边角处先用振动棒顺序振捣,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且不再冒气泡为准。当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振动棒振捣,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拌和物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拌和物5cm,上层混凝土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初凝以前完成。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五是及时切缝加强养护。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毕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当适时进行切缝,以控制其出现裂缝。横向伸缩缝应横过路面全宽设置,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做成一条直线,不得有任何中断。采用能适合锯混凝土硬度的锯刀、设备和控制方法,并应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来施工,以确保锯口平直和把边缘剥落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路面浇筑后,表面用手指轻压不留印痕时,即可用养护剂、草袋、塑料薄膜等喷洒或覆盖养护,在常温下养护一般不少于7天。

六是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按规定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和养护期间及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在未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时,严禁行人行车,并在周边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来源: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本网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转载此文,请与本站联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