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高标准农田建设描绘沃野平畴美丽画卷
浏览人数: 2020-11-03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马隰龙

秋冬时节,暑热散去,漫步盐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间地头,道路平坦,沟塘整洁,树木葱茏,金黄色的水稻长势喜人,稻浪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散发出阵阵稻香,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黄的稻田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美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快速推进。盐城是农业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全市地势平坦,河网纵横,耕地面积1235.73万亩。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盐城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支撑保障,截止目前,盐城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941.49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6%。今年全市夏粮单产、总产较上年双增长,单产394.3 公斤/亩,较去年增12.4 公斤/亩,总产262.4 万吨,较去年增10.9 万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亩均产粮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

近年来,盐城市十分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项目数量、规模和投资,始终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并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8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1个、规模35万亩、投资5.25亿元,2019年85个、规模57.32万亩、投资10.5亿元,2020年102个、规模62.2万亩、投资11.3亿元。2021年投资规模有望突破70万亩,投资资金突破13亿元。届时,我市高标准农田耕地占比将会再提高10个百分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不断提质

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从单一提升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到综合乡村振兴涉农要素,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黑臭水体整治、三产融合发展、耕地质量提高、村集体收入增加、项目扶贫脱贫等方面多维考量,打出最优组合拳,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坚持高起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洞综合治理,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把田间配套、排灌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坚持高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并结合盐城自身实际情况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面广量大等特点,推行全程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工程监督、队伍监察、资金监管的“三监”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坚持高质量发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全面促进资源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坚持规范管理,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项目建设全程管理,形成以乡镇为建设主体,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监管、监理、检测、审计参与的良性管理机制。严把规划设计关。突出规划标准落实,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制订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模板,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把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规划设计中,深入现场勘察,了解群众需求,提高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严把工程质量关。全面推行项目监理制和第三方质量检测制度,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和质量检测机构,对项目工程进行现场监理和监测,并将质量检测报告作为项目验收的必备条件。严把验收管护关。工程竣工后,首先由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完成四方验收;其次,在四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开展县级初验;最后,再由市级组织竣工验收。所有竣工工程全部粘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用标志,砌筑大理石公示碑,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做到管护制度到位,管护责任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确保工程能够持续发挥效益。

三、坚持效益为先,项目绩效不断提升

(一)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子,着力解决灌区骨干工程不配套、渠道不达标、渠系建筑物老化及灌溉“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标准建成排灌站1454座,疏浚渠道324.47公里、衬砌渠道819.22公里、埋设管道173.08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34135座、新建机耕路1909.14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2.62万亩。项目建设不仅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而且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大丰区草庙镇川竹村位于沿海滩涂,人少地多,地理位置偏僻,村里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家种地。种田大户王金荣从2013年以每亩1000元流转、承包了村里1320亩土地,种植水稻和小麦,承包期限15年,因基础设施不配套,路不通、渠不畅,连年亏损。大丰区2019年度在草庙镇川竹村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92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000亩,王金荣是项目建设的直接受益者。通过项目实施,王金荣承包地内新建灌溉站1座,机耕桥1座,节制闸1座,倒虹吸12座,防渗渠1.23公里,水泥路1.16公里,进排水涵洞36座,还在承包地周边建成机耕桥1座,水泥路2.01公里,农田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今年小麦亩产达到1050斤,预计水稻亩产可达1400斤左右,与去年相比,亩均效益可望增加280元左右,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推进农业种植规模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注意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近年来,射阳县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射阳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射阳大米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农业品牌目录,是全国首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农产品有“名”才有“利”,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实惠。良好的生产条件,加快了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种植大户带来了实惠,让老百姓看到了增收希望。大丰区种田大户周爱根原来承包村里1700亩土地,今年初又新增流转、承包土地930亩,而且还在已有的20多台套大型农业机械、运输车辆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容量12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为自己、也为项目区群众提供了粮食仓储、运输便利。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土地流转进程。草庙镇2019年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2.15万亩,土地流转均达到了80%以上。大丰区2019年项目区7.8万亩目前已经流转3.79万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3.58万亩,吸引1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在项目区内开展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项目区内一些老人、妇女,在获得每亩1000余元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在园区内打工,每天可获得70元-200元不等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田间工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在项目建设上积极贯彻协调持续开发理念,坚持规模开发、连片开发、整片开发、连续开发,加强高效农业载体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在项目区内建设以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农业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和示范引导,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通过项目促调整,搞好调整促增收的良性循环。响水县西兰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西兰花生产第一县,获“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2018年种植面积10万亩,高标准基地设施配套的田块仅占40%,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基地存在着水、电、路、渠等配套水平较低的现象,存在灌不上、排不出、路不通、运不出的情况。近两年,新建高标准农田基地1万亩,对西兰花特色产业给予了有效扶持。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增效。

盐城市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生产设施条件,不断提升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美丽乡村抹上靓丽的一笔,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