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意见
浏览人数: 2020-04-02

我省水稻种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发生种类较多、程度较重,尤其水稻恶苗病在机插稻和旱育移(抛)栽稻上发病较重,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区域也在扩大,苗稻瘟、稻蓟马等病虫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苗期发生普遍,对水稻苗期安全生长构成较大威胁。开展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是经济、简便、高效控制种传病害及前期病虫危害的重要措施,既可有效控制种苗期病虫危害,还可降低水稻生长前中期病虫防治压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和药液流失;一些种衣剂拌种包衣还可促进塑盘育秧盘根,利于机插。各地要在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高度重视水稻种子处理工作,加大宣传发动和服务指导力度,积极推广安全高效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努力提高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为培育壮苗、保障水稻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一、注意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抗病良种,精选无病健壮稻种,在药剂处理前晾晒2-3天,并进行风选,通过去杂去劣,减少菌源并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发芽势。近年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重发地区,要压缩高感品种的种植面积,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减轻防治压力。

二、科学开展种子药剂处理

一是选择对路药种。对恶苗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精甲•咯菌腈、甲•嘧•甲霜灵、氟环•咯•精甲、肟菌•异噻胺、甲霜•种菌唑等药剂浸种或拌种,鉴于我省绝大部分地区恶苗病菌已对咪鲜胺产生高水平抗性,要停用咪鲜胺浸种;苏南部分地区恶苗病菌出现氰烯菌酯抗性种群,要适当降低使用频率。对干尖线虫病,可选用杀螟丹及其复配剂浸种。对恶苗病与干尖线虫病混发区,可选用杀螟•乙蒜素、杀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或拌种。具体用量用法可参照农药标签。对稻蓟马发生较重地区,可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药剂浸种或拌种,如针对稻蓟马,可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0-300毫升,加水1-2.5升稀释后搅拌包衣100千克稻种;或水稻种子先浸种催芽至露白,再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400毫升稀释后搅拌包衣100千克稻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区,示范应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浸种或噻唑锌拌种。对稻瘟病重发地区及其感病品种,应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00-2500毫升,加水稀释至1.5-3升,搅拌包衣稻种100千克。

二是提高种子处理质量。要根据农药标签要求,用准种子处理的药剂浓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保证防治效果;药剂浸种时间要保证在48-60小时,浸后不需淘洗,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要注意浸匀浸透,浸种时药液要淹没稻种;袋装化浸种时稻种装2/3袋,确保翻袋时种子吸足水后均匀受药,并时常翻动种子,提高浸种效果;机插稻分批浸种时切忌废液再利用,以防药剂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防效。包衣时要将种子与调好的药液充分混匀,确保种子均匀着药,晾干后催芽播种或晾干后直接播种;要大力示范推广专用器械拌种(包衣),提高种子处理质量。

三是调节浸种期间温度。塑盘集中育秧要适当降低育秧期间温度,降低长芽阶段病菌的侵染风险;旱育秧田催芽时禁用稻草垫底或覆盖,以防稻草带菌再侵染;避免高温催芽和催长芽。农药包装废弃物需及时回收;残留药液不能倒在桑园、鱼塘以及蚕室旁,以免鱼类、鸟类和家蚕中毒;药液浸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三、有力提升服务指导水平

4-5月是水稻育秧的主要时期,各地要加强种子处理技术指导,密切关注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等药剂的抗性变化,为科学指导用药提供依据。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农技耘等手机APP、12316短信、微信等新型媒介,及时将防治技术送至千家万户;要在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优质高效示范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全面推广应用种子处理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技术水平提升;要加大培训力度,结合“科学用药进万家”百场万户专题培训行动加强种子处理技术培训;要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等集中育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全用药指导,提升种子处理的覆盖率,切实控制种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危害。要加大种子处理新药剂、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强化与种衣剂生产企业合作,筛选出适合本地使用的产品和技术。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本网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转载此文,请与本站联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