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堰上样板”
浏览人数: 2020-05-25

  姜堰区是江苏省泰州市的东门户,曾是江水、海水、淮水交汇之处,故又称“三水”。近年来,姜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围绕高起点谋划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高标准打造人居环境、高效率配置资源要素,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2016年,姜堰区入选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三年考核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以来,姜堰结合地区实际,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环境整治三项重点工作开展了一些探索。

  下好结构调整“先手棋”,农业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区域,突出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延链增效、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调优结构。围绕绿色稻米、优质果蔬、生态菌菇、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梳理出适合本土种植、市场前景好、有成功案例的特色农产品清单。引导各镇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结构调整,打造了桥头香菇、河横葡萄、溱湖簖蟹、大安芦笋等一批“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镇村。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编制农业招商引资路线图,重点发展了一批集基地建设、科技研发、农产品深加工、农旅结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以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倒逼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做强品牌。坚持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品牌化销售,共同做大做强姜堰大米、溱湖簖蟹等叫得响、卖得火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全区共认证绿色食品45个、有机农产品12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三是对接市场。抢抓上海50万亩蔬菜基地外延机遇,对照上海市场需求和准入标准,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全力打造溱潼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桥头食用菌产业园、白米芦笋产业基地等外延基地。姜堰大米订单面积达22万亩,优质果蔬订单率达60%以上。实践证明,只有让农民有赚头,农业才有奔头,农村才有活力。因此,必须想方设法给产业找增效出路,给产品找市场销路,给农民找致富门路,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姜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帮助指导农民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品牌的培大育强、市场的无缝对接,让其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务农收入。姜堰正在积极培育“销售主体+服务主体+经营主体”的农业产销联合体,引导广大农民转变经营理念,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分享产品的增值效益。

  找准深化改革“切入点”,农村发展活力有效提升。聚焦“人、地、钱”三要素,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聚焦“人”的问题,重点瞄准三类群体。一是乡贤能人队伍。启动了新乡贤回流工程,破除土地、户籍、医保等城乡制度衔接障碍,2019年有7名乡贤返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二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引导和培养一批“老农”“新农”“知农”,引领姜堰现代农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以果蔬大哥丁谦军、种田能手孙飞、互联网达人孙志祥为代表的“新农人”。目前,仅沈高镇,从事农业经营的45周岁以下“新农人”就达200人,其中30周岁以下有17人。三是村干部队伍。出台《姜堰区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差别化考核机制,以规范精准的考核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出台《全区党建富民项目工作方案》,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村干部带头领办或创办致富项目。2019年全区新增党建富民项目33个,总投资3100万元,直接带动55个村产业发展。聚焦“地”的问题,继续深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村集体领办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示范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该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2018年底在小杨村颁发了首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完成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宅基地的权属调查工作,出台了确权颁证意见,全面启动颁证工作。实践证明,农业农村改革只有解决好“人”和“地”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钱”的问题和产业的问题,农村广大土地才能变成源源不断产生财富的金土地。姜堰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结合土地收储整理工作,以农村闲置的庭院、房屋、农地、宅基地、校园校舍等资源为依托,通过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就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格局。

  坚持建设管护“两不误”,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注重以点带面,加快形成“点上有精品、线上成风景、面上百花园”的发展格局。一是实施清洁田园建设行动。大力控减农业面源污染,推行农资集中配供试点工作,加快药肥包装废弃物回收,促进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改造提升。化肥农药使用量削减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二是实施清洁河道建设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27条。建设镇村污水管网13.8公里,完成20个村庄污水治理。三是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坚持改建结合,补面提标,农村户厕无害化普及率达95%以上。2019年全国农村厕所革命视频会议上,姜堰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单位进行交流发言。四是实施清洁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选择部分镇街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好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超过60%。五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分批次推进庭院“净化、绿化、美化”,引导农民清洁庭院环境,种植本土绿植,就地取材装点家前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让“美丽庭院”催生出更多“美丽经济”。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农村垃圾分类等与农民群众身边密切相关的工作,积极构建长效管护机制。通过乡村自治德治,制定接地气、可操作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从细节做起、从小事抓起,不断提高农民参与环境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来源:202003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本网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转载此文,请与本站联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