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胜生态农业:“1+N”生态养殖 稳产​保供惠民生
浏览人数: 2021-10-18

初秋时节,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有的工人在对养殖基地进行消毒,有的工人忙着整理猪栏设备。

“公司‘25万头标准化生态养猪’作为省农业重大项目于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在公司智能总控室,通过智能总监控设施,实时观看场内生猪养殖、喂料和生产管理情况的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德成底气更足了。

“在仪征市陈集镇党委、政府的助力下,公司将继续走‘1+N’生态养猪的路子,坚持用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式,履行农业重大项目的企业担当,稳产保供惠民生,推动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杜德成说。

稳产保供——坚持生态养殖,5年内销售额突破5亿元

标准化养猪,大有“钱”途。

在仪征市陈集镇沙集村,一方蓝瓦白墙建筑群矗立大田间,这便是苏胜农业的“25万头标准化生态养猪”项目。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多个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在此大背景下,陈集镇积极鼓励苏胜公司抢抓机遇,扩大产能,并在供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的帮扶支持,企业吃下“定心丸”。去年3月份,苏胜公司投入1000万元购买了原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并计划项目总投资1.6亿元,改扩建“25万头标准化生态养猪”项目。

“猪舍防疫安全烦琐,参观智能通过监控视频。”在杜德成的指引下,通过无人机拍摄的视频看到,项目区确已建成养猪舍22栋,为生猪粪污生态化处理而配套建设的沼气池、沼气发电等一整套循环系统已进入正常运转。

“项目投建时,我们就确定了实行生态养殖的路径。”杜德成说,陈集镇积极搭建企业与专家之间合作桥梁,苏胜公司与仪征市科技镇长团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团队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技术攻关,帮助养殖场从人工饲养模式跃入“智能化”,打造了“智能养猪”新模式。

如今在苏胜养猪场,通过手机App,就可实现对温度、氨气浓度、饮水、饮食等一键可控,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而利用“智能养猪”系统,22栋猪舍的日常管理仅需8人,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近20万元,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养猪场疫病发生率。

“公司在探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养殖过程中,由2018年公司生猪年销售额9500万元,2019年上升为9800万元。202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亿元,达到11000万元。”杜德成说,按照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重点是种猪养殖规模化、花卉苗木系统化、生态旅游立体化、农副产品多样化,最终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年内形成年销售突破5个亿。

惠民致富——带动农户128户,每年农户收入增长超15%

在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苏胜公司的带动下,昔日农村的“泥土地”成了投资者、返乡创业者心中“出金子”的地方。

“我们在苏胜园区内承包了300余亩,主要用于生态农业水产养殖。”扬州月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兵说,公司常年养殖黄鳝、甲鱼、龙虾、水鲢等水产品,种植草莓、圣女果、青菜、黄瓜等果蔬,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已带动就业30余人。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王兵坦言,近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苏胜等省重大农业项目的带动下,村里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既是顺应潮流,个人也很有成就感。”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使得陈集镇的乡村开出了一朵朵“致富花”。

“苏胜始终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增加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户致富作为己任,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杜德成说,一是直接安排农民就业,每年养猪场就能直接安排50多名农民从事养猪及辅助性工作;二是通过在园区内新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让当地瓦木工、小工通过劳务增加收入;三是通过种植花卉、苗木、蔬菜、果品吸收当地农民来公司做季节工、临时工;四是在养猪政策放宽后适时推出苗猪领养活动,由公司将苗猪、饲料交由农户领养,通过订立合同,按期回收,让周边农户通过家庭零星养猪获得固定收益。

数据显示,苏胜公司成立以来,带动当地128户农户每年增收15%以上。

目前,苏胜正积极申报“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项目实施后,将通过“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由苏胜收购联合体企业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做成猪饲料,供养猪场养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再给联合体种田,形成良性互动,带动联合体共同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

来源:江苏经济网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