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召开农机专项鉴定产品企业座谈会 |
||
|
||
11月19日下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行业发展处与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共同组织召开了农机专项鉴定产品企业座谈会。厅农机行业发展处、省农机试验鉴定站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16家获得农机专项鉴定证书的生产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机试验鉴定站负责人主持。 会上,厅农机行业发展处解读了《农机专项鉴定产品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规范(试行)》,对规范中的重点内容向与会企业代表作了宣讲,对分档的基本配置和参数设置提出了建议和要求。16家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专项鉴定获证产品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和销售区域、价格及数量等情况,进行了详实的汇报,并开展面对面的实时交流与咨询,形成技术性和政策性共识。 农机行业发展处负责人总结指出,一是要正确认识农机专项鉴定的政策意义。开展农机专项鉴定是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促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路径。我省已启动“农机化两大行动”,并将“特色农机化率”列为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双碳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农业绿色发展等也对农机专项鉴定提出了新需求,农机企业、农机鉴定机构及技术人员都要认识到位。二是要规范开展农机专项鉴定工作。总体看,专项鉴定产品属于新产品的范畴,程序上必须执行部司及总站的相关规定,无论在产品标准和鉴定大纲上都要体现出产品的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指标;从近几年情况看,有些机具的结构和材质也是决定性指标。补贴政策最关注的是基本配置和参数,配置和参数设的好不好,会对产品的创新发展、补贴政策的规范实施造成很大影响。三是要发挥好农机专项鉴定的成果。江苏农机鉴定工作是全国的标杆,也是我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已经涉及畜禽养殖、水产、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新产品品种多,需求多样化,更需求专项鉴定的保驾护航。生产企业要从产品的性能、材质、结构、先进性等指标上把门槛把住;鉴定机构要从技术和标准上把好入门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精准体现“优机优补、奖优罚劣”导向,鼓励企业创新创优。 来源:厅农机行业发展处、省农机鉴定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