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标准池塘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浏览人数: 2021-03-17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方式。2020年全市池塘面积31万亩,累计高标准改造面积23.67万亩,占池塘养殖总面积的76.4%。以太湖、阳澄湖周边养殖池塘改造整治为重点,基本实现两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全覆盖,建成一批以两湖周边地区为标杆的高质量渔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有力增强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维护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一、加强源头管控

优化养殖产业布局。苏州市出台《苏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成市、县两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实现规划全覆盖。禁养区内水产养殖面积7.26万亩已全部退出养殖行为。开展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7.78万亩养殖池塘专项整治,2.84万亩养殖池塘全部实现高标准改造。实施阳澄湖及周边地区专项整治,完成连片池塘改造面积3.57万亩,退养面积1.24万亩,无法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的池塘,全部退出养殖。从源头禁止冰鲜鱼(海鱼)和畜禽动物内脏进入阳澄湖湖区,推广河蟹“863”生态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日趋合理。

转变养殖方式。印发《关于持续开展“三高一美”示范创建的通知》,在全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发挥引领渔业建设示范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8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7家,昆山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创新绿色养殖模式。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适应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将3000亩蟹塘分成4个区域,每个片区严格按照河蟹“863”绿色养殖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每个区域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和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实现渔业养殖的全程信息化管理。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鳜鱼、青虾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示范区人均收入较传统养殖增加近30%。特色水产养殖占比达80%,昆山阳澄湖大闸蟹获评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抽检合格率100%。

二、规范末端治理

为实现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苏州市在长效监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长效管理意见的通知》,推动各地建立高标准池塘管护、池塘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或尾水达标排放监管等机制。吴江区建立区、镇、村三级管护网络,制定了维护资金的财政政策,以高标准池塘面积计算,每亩补助不低于150元;吴中区探索开展塘长制,明确维管负责人和维管职责,压实各方责任。主动开展尾水监测,采取在线监测、委托第三方监测和协助生态环 部门完成855批次水样采集监测工作。昆山、吴中、吴江、常熟等地围绕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试点示范。其中吴江七都镇浦江源生态渔业园区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试点示范,建成了核心区面积4225亩,配备生态沟渠、生态塘、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检测检疫中心、蟹文化展示、产品质量监控等功能区,强化水质监测。苏州在太湖沿岸地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成效得到“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吴江七都镇浦江源生态渔业园区

三、加大扶持引导

市政府出台《苏州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意见》,明确建立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的建设保障机制,市级对市辖区及太湖沿岸三公里范围、阳澄湖周边地区的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按照每亩1.5万元改造费用,对吴中区、相城区补助改造总投入的40%且亩均改造补助不超过6000元,对吴江区补助改造总投入的20%且亩均改造补助不超过3000元。开展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创建,市辖区创建单位被评为优秀、良好、合格的,市级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奖补100万元、75万元、50万元;各县级市的创建单位,评为优秀、良好、合格的,市级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奖补50万元、37.5万元、25万元,累计奖补资金1150万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标准池塘改造顺利进行。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厅渔业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