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浏览人数: 2021-03-25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是中国名茶(绿茶)之乡,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为长三角地带中枢,西界茅山,南濒洮湖,山水兼具,素有“江南福地”“吴中门户”之美誉。地理自然条件极利于农业生产,充足的水资源条件为茶树种植提供保障。西部茅山丘陵地区为金坛茶叶主要种植区,土壤多为pH值5~6的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弱酸性的土壤利于茶树生长。

  1907年,爱国实业家纪振纲在金坛创办茅麓农林场,引入杭州、祁门等名茶产地的优良品种,改良种植、采摘、制茶方法,首创清洁化生产理念,依照品质划分茶叶等级,推行存储、经营、销售等一系列先进发展理念。在开创“国农”品牌的基础上,依据采制时间、干茶品质将所产茶叶分为10个等级,并创制名茶“茅麓旗枪”,茅麓旗枪手工炒制技艺已被列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纪振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就从德国等地购买引进一大批农业机器设备,提高劳动效率,使茅麓农林场年产茶叶4万余公斤,拥有工人1000多名。机械化生产为金坛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纪振纲系列举措使金坛茶业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基本奠定了金坛茶业发展格局。

  金坛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树品种、产品结构优化,品牌、企业稳定。金坛自2003年加快推进有性系老茶树品种茶园更替,引进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大白等无性系良种。近年,白叶1号、黄金芽、中黄1号、中黄2号等白化、黄化变异茶树品种面积稳步增长。据统计,2006年底,金坛茶园面积为35328亩,开采面积近3万亩;2011年底,茶园面积为4.1万亩,开采面积为3.8万亩;目前,全区现有茶园4.2万亩,开采茶园4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率42%。2019年茶叶总产量837吨,一产产值16542万元。金坛区在原有以生产金坛雀舌、茅山青锋、金坛旗枪、银芽茶、毛峰茶、茅山芽尖等绿茶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生产扁形名优绿茶为主,茅山白茶、常州黄金芽、金坛红、粉茶为辅的多元化茶叶产品结构体系。金坛现有茶产业工商注册企业52家,注册商标61个,省著名商标5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8家。现有“金坛雀舌”“茅山青锋”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其中“金坛雀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金坛雀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森林认证的茗茶品牌。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加快,一二三产发展融合度增加。金坛区2017年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金坛示范园成为29家江苏省级示范园中唯一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示范园。同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江苏省茶叶机械化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抹茶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江苏植保装备创新中心、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茶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金坛,为金坛茶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茅山茶海·北海茶园入选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2018年,两条线路入选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开展的“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名录,茶园成为茅山茶博园、芥舟长山行舍、华夏宝盛园、东方盐湖城等旅游景点重要构成部分,茅山颐园、雅居乐山湖城等度假、休养地产的兴起,成为金坛茶旅消费新增长点。

  生产成本上升与环境风险约束茶产业发展。随着茶产业结构调整,名优茶占比增加。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茶叶生产具有季节性,金坛茶叶生产在春季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每亩茶园需配备1~2个采茶工。金坛地处城镇化程度较高的江苏南部,农村农业从业人员较少,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人工成本明显高于中西部茶叶生产区。目前,金坛区采茶工主要来自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北部地区。建筑行业的兴起,带动花卉苗木行业兴起,相对较低的管护和人工成本,导致金坛茶园面积被蚕食,茶业发展受阻。花卉苗木在用药方面的限制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茶叶质量安全。

  金坛茶产业发展趋势

  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与茶产品创新更迭并进。长久以来,“金坛雀舌”是金坛茶叶主打品类。但在产量、价格等多方因素影响下,致使来自川、贵、皖、鄂等地区的外来茶叶占据金坛茶叶市场交易量超60%,对金坛本地茶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规范和严格“金坛雀舌”证明商标使用是金坛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保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以实现消费市场透明化管理,促使外来茶、本地茶在价格上出现差异化,刺激金坛茶产业复苏,使金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仍保持先进水平。同时,在各类特异性茶树品种大量引种栽培的基础上,创制具有金坛区域特色、符合金坛消费市场需求的茶叶品类,是推进金坛茶产业提质的有效途径。

  打造茶产业示范点,探索金坛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径。金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于2017年获批创建,由常州市金坛茅山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围绕茶叶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在南海茶园建成科技展示温室,实现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工厂化育苗,为金坛老龄茶园更新换种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可承担本土茶树良种选育及本土特色茶树资源保护工作。二是集中采购先进设备,组建机械化服务队伍,开展茶园托管、代管发展新模式,为未来建立茶叶加工中心奠定基础。三是集成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茶园机械化耕收技术,结合智能化虫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施设备建立智能化控制管理中心,探索现代茶园智能化精准管控模式。

  茶产业跨界多维多元融合,打造产业可持续“高粘性”。金坛茶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多元跨界融合,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组建茶艺表演队,创新茶艺表演《金坛雀舌》《茶沫丹青》《苏香茶乡》等20余节目,开展了亲子茶事体验活动,承接各类企业团体建设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茶粉精深加工优势,创建Tea 108品牌,拓展茶食品业务。御庭春茶业在现有茶园基础之上,打造“芥舟”茶主题民宿品牌,开展了茶叶加工、茶园观光,茶饮冲泡的茶事体验活动,广受周边城市游客欢迎。茶园成为半边山下民宿、茅山宝盛园、茅山花谷奇缘等景点重要组成部分。茶成为东方盐湖城“山、水、盐、茶、药、泉”六大特色资源之一,茶园景观成为茅山颐园、雅居乐山湖城等休养、度假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茶已然成为多类产业有机组成部分,为产业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活水”,维持产业持久“粘性”。

  金坛茶产业发展策略

  推进茶叶机械更迭,搭建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径。推进茶业机械化进程是茶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立科技创新度高、标准化程度高的茶产业园是撬动传统茶产业模式的利剑,发展良种化程度高,灌溉、植保、修剪等茶园管理环节机械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精品茶园是破题金坛土地资源短缺的关键。茶叶质量溯源体系的建立和运用也是茶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重点推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在茶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

  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区位地理优势,满足当下都市居民对于短距离休闲旅游需求、挖掘茶园对茅山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提升茶园利用价值。有效整合金坛茶文化、茅山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促进茶业、旅游业、文化业各要素的流通和整合。推进农村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借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条件建设。结合政策引导,吸引年轻茶业从业者、创业者。发挥金坛茶业在茶粉加工上的技术优势,整合金坛区食品加工、纺织业等行业优势,开发含茶食品、含茶纺织物的研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茶旅产品,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

  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新型茶叶品牌培育和营销体系建立。金坛传统茶叶品牌打造主要是线下方式,多是处于口口相传的状态,金坛雀舌、茅山青锋茶在全国的知名度低。在当前急剧变化的外部营销环境下,各类新兴茶叶品牌异军突起,金坛茶叶品牌已很难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外来茶对金坛本地茶市场的冲击力明显增加。茶叶交易平台、质量管控平台、品牌营销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现代化产业发展平台的搭建,是构建金坛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体系,提升竞争能力的必然之路。同时,搭建劳工综合流转平台,通过集中整合劳动力,满足区内季节性用工需求,弥补茶产业劳动力在茶叶生产期结束后无收入来源的局限,实现劳动力的错峰流转,从而有效降低外聘劳动力带来的额外支出,降低成本。


来源:202102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