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产业” 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浏览人数: 2021-04-29

  江苏是种植业大省,推动全省种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四大主要产业、突出三类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提升种植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构建更加协调、高效、可持续的新型种植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四大产业”

  加快培育优质稻麦产业。紧紧围绕“产业高效化、产品品牌化、生产绿色化”,从选优品种、调优技术、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提升效益等方面,加快推进优质稻麦产业发展。加强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开展优新品种(系)试验、筛选与展示推介工作,切实加快口感、外观、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良食味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推广。充分发挥江苏平原地区的优势,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经营,配套建设比较完备的收获、冷储、加工、营销体系。突出味稻小镇、味稻田园、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载体平台建设,集成推广绿色保优标准化生产技术,打造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一个特色优势区域、一套标准体系、一个公用品牌、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标准,培育一批优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和地理标志品牌,加强“苏米”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加快培育绿色蔬菜产业。开展整片区、全县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等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两品一标”蔬菜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出口蔬菜基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等载体建设,打造淮北设施蔬菜、沿海出口蔬菜、环湖水生蔬菜、城郊精品蔬菜等集聚区。加快建设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区和品种展示中心,着力突破越冬栽培、越夏栽培、长季节栽培等瓶颈,优化品种结构与种植茬口,实现错峰上市、错位竞争。积极发展中央厨房、精深加工等产业化开发模式,增加绿叶蔬菜、地方特菜、珍稀菇类、净菜等产品供给。开展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研发攻关,集成推广“蔬菜+N”“轮、控、改、替、收”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进一步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提升行动,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设施,建设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园艺生产设施。大力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引导支持生产基地配套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农业设施,推进全产业链示范园建设。加强蔬菜生产信息调度与行情监测,切实解决蔬菜产得出但存不住、运不出等问题。

  加快培育精品园艺产业。把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优布局、扩规模、提档次、增效益。稳定花卉苗木面积,创建一批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稳步发展观赏苗木、盆栽花卉、盆景、鲜切花、草坪草等高效优势产品,分类推进苏南设施花卉、淮北沿海球宿根切花、苏中沿江优质盆景及优势区新优精品观赏苗木发展,加快发展新优地被花境产品,培育特色花卉品牌。大力发展以优质水蜜桃、高档葡萄、早熟砂梨、设施草莓为重点的应时鲜果生产,提升梨、苹果、特色柑橘等大宗水果发展水平,发展现代生态标准果园,实施老果园更新改造,拓展果园生态观光功能。进一步加强高抗、优质、特异茶树新品种引选推广工作,推进“机器换人”和全产业链管理技术改进,加大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推进现有名特优茶生产,做特做精茶产业。

  加快培育特粮特经产业。大力发展鲜食专用、功能保健、观赏休闲及养地作物,扩大豆类、薯类等杂粮面积,积极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四青”作物等特粮特经作物。突出区域特色,在淮北地区推广大豆、花生、甘薯与主要农作物轮作,沿海、沿江地区发展“四青”作物,丘陵及苏南适宜地区发展芝麻、甘薯、杂粮杂豆、特种经济作物,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冬闲田、幼林果地、盐碱地和边际土地,适度调增油菜种植面积,提高自产菜籽油在食用植物油消费中的比重。加强淮北高油花生、沿江加工食用型花生生产区建设,加快发展淮北高蛋白大豆、沿江鲜食大豆等重点产区,因地制宜扩大油用大豆种植,巩固提升鲜食花生产业优势,满足油用、食用等多样化需求。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家蚕新品种与适宜桑树品种,积极推广套种套养、桑产品等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动蚕桑生产区域化、集群化发展,提高优质蚕茧生产比例。

  深入推进“三大融合”

  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优选种植品种和农艺模式,优配作业机具,将适宜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初加工配套、农田基本建设、园区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条件,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融合,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聚焦薄弱环节,加大试验示范和科技支撑力度,加快提升农机产品的研发制造水平。研究改进苏北沿海等地区套作玉米、青储玉米种植模式和农艺,配套解决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方案,巩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着力提升花生、油菜、马铃薯、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机械化采收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市县整体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支持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绿色烘干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集中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深入推进高效模式融合。充分利用小农户经营劳动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种养模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出效益。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将种植业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池”,促进地力培肥和环境友好。充分挖掘稻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潜力,扩大稻田养虾、养蟹、养鱼以及稻鸭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扩大试点示范,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增加稻米品质和养殖收入。以轮作休耕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广粮油轮作、粮豆轮作模式,发展稻菜、稻瓜等“水稻+N”“小麦+N”高效模式,把用地与养地结合,提升土壤肥力、调节作物茬口,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广复合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林下养殖、间套复种等立体种养,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粮综合收益。

  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推进产加销结合,依托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发展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采后处理、冷链物流,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农旅结合,在茶叶、水果、油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茶园体验、油菜观光、水果采摘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重视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引导建设一批家庭工厂、乡村车间,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网上批发、直供直销、订单配送等电商新业态,增强电商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扶持一批代耕代种、代育代插、代收代储、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组织,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来源:202103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