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无锡阳山水蜜桃为例
浏览人数: 2021-05-27

  近年来,江苏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培育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形成了一批家喻户晓的“明星”农产品品牌,现代高效农业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支柱产业。新时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乡村“明星”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增效增收。本文以阳山水蜜桃为例,研究谋划发展新机,构筑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阳山水蜜桃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优越。阳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降水丰沛,具有适宜高品质水蜜桃生长气候条件。阳山境内多古火山,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灰含有酸性和铜、锰等微量元素,有助于保水保肥,形成肥沃的土壤,适合水蜜桃生长发育。阳山水蜜桃有七百年记载史,近百年栽培史,以柔软多汁而闻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阳山所产的水蜜桃具有外形优美,色泽艳丽,皮薄肉细,汁多味美的特点,《华尔街日报》称赞其为“世界上最美味的桃子”。

  产业基础良好。阳山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南邻太湖,北靠京杭大运河,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轴心位置,城际交通便捷,物流网络发达,贴近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市场消费空间巨大。阳山水蜜桃生产已形成一定的集群优势。阳山水蜜桃种植面积3.2万亩,接近全省桃总面积的1/20,桃农总户数近1万户,合作社及企业近150家,年产量达3万吨,销售额达6亿元,当地居民总收入的七成来自水蜜桃产业,水蜜桃已成为支撑阳山乡村振兴的支柱型产业。

  品牌家喻户晓。阳山镇从1997年起连续举办桃花节,数十万的赏花游客,扩大了阳山水蜜桃品牌知名度。在“阳山水蜜桃”品牌的带动下,当地水蜜桃种植户、快递公司、包装印刷厂、餐饮、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阳山”牌水蜜桃获得原产地标记,2003年获地方证明商标,2006年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13年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依靠水蜜桃产业,阳山已打造成为“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水蜜桃成为无锡乃至江苏的名片。

  新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形成特色的关键是形成差异化发展道路。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依靠市场效益吸引主体生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发展优势。不同于工业领域的强知识产权保护,水蜜桃生产的门槛较低,当看到市场效益突出的品种时,可能会出现农户一哄而上、跟风种植,造成同一产区产能过剩、不同产区无序竞争,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原始积累,减弱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目前,阳山水蜜桃7月份成熟品种面积占比93.6%,主打品种白凤和湖景系列在浙江奉化和苏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种植,如果简单跟风种植很容易导致产业经营效益下滑。栽树容易砍树难,桃树种下去,往往需要两三年才能见到效益,如果市场效益不佳,很难在短期内调整种植结构,经营效益体现不出来,高效特色产业发展亟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精细化管理要求打造梯次人才队伍。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更加明显,老一辈农业经营主体年龄偏大,新一代年轻人务农意愿不高,容易造成乡村产业经营人才“断层”。水蜜桃种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精细化的栽培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力,每亩用工达64个。调研发现,惠山区现有桃从业人员约1.24万人,生产者平均年龄为61.7岁,其中60岁以上的占了60%,50岁以下的只有不到10%。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已经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新产业新业态需要高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特色产业一般较为“小众”,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对科技要素的需求更强。生产主体需要理念和技术更新。一些主体的生产理念还是延续了大宗作物生产经营的传统,为了尽快收回投入成本,片面追求高产,对于提高品质缺少理念的更新。阳山水蜜桃单户平均种植规模仅有6.29亩,71.6%种植户少于5亩,且桃园分散在多个田块。种植户过度依赖老技术,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模式制约了标准化栽培模式的推广和产品提档升级。农业科技服务供给需要模式和路径创新。乡村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市场化特征,传统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能力有限,亟需培育和壮大集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力量,现代移动通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乡村特色产业具有率先应用的基础条件。

  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合理惠享机制。乡村特色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短期靠效益牵动,长期必须要靠机制稳固。标准化的产品要求生产端的紧密合作。阳山水蜜桃合作社及企业数量有近150家,但大多是松散型管理,行情好的时候“各自为战,各显神通”,行情不好时候归结为合作社“不给力”,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规避市场风险需要产运销之间的紧密合作。水蜜桃运销商数量很多,但缺少贯穿全产业链的有实力的企业,生产端的不确定性较高导致桃农契约意识不强,调研发现,正常年景下,阳山水蜜桃的“一产”的效益较为可观,桃经营亩均净收益15372元,但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等自然灾害,价格很容易出现断崖式下滑。“价格高的时候不卖给经销商,价格低的时候抱怨经销商”。

  推进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和对策建议

  强化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农业现代化四化短板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突出,越是发达地区越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农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城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单纯依靠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不了乡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发达地区要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到实处,坚持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将依靠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要方向。

  加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一是根据国内外特色产业发展形势、省内发展基础以及市场总体需求,科学研判省域内市场容量和产业规模,结合各地区产业发展条件,以乡村特色产业主攻规模集聚,抓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方向,对全省区域布局、产业政策、品种结构、资源配置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引领产业有序发展。二是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在高效农业行业发展指导、标准制定、科技服务、信息采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增强行业自律性。三是根据全省高效农业的产业发展、市场供需、科技进展等情况,提出以科学为基础的年度指导性意见,为生产主体经营决策和调整结构提供参考。

  全面提升高效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一是强化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服务功能,建立“科研专家+试验站+推广机构+科技示范户+非示范户”的技术扩散体系,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速度和转化效率。二是构建科研机构、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及小农户等广泛参与的,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以产出为始点、以消费为终点的新型研发机构,直面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和重大问题。三是构建针对乡村特色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专业素质培训,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高效农业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场景设计,加快定制农业在高效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培育一批有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示范试验,为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强化高效农业全产业链产业主体的培养培育。一是针对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从发展理念、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对高效农业生产主体的培育培训,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质量,提高农民生产效益。二是通过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和加强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能力,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高效农产品流通专业经纪人队伍,在上市季节加强产地市场监管,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

  树立高效农业管理底线思维。抓住政策引导和风险控制两个关系高效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通过重大项目、发展意见和奖励政策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具有独特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和主体主动作为,将发展高质量高效产业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强化风险控制举措,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点,构建产业发展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建立主要产区与极端天气发生实时预报机制,及时调度和发布省内外产品上市信息,规避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价格暴跌风险。创设高效农业大灾保险,在普惠性农业保险政策基础上,针对极端自然灾害风险造成的毁灭性损失设立大灾保险,确保大灾情况下主体的生产恢复能力,提振产业主体发展信心。


来源:202104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