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夏种工作 |
||
|
||
徐州市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按照 “三稳三提”总思路,面对夏收夏种季节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收种期间天气状况复杂,极有可能出现极端天气的局面,立足抗大灾,早谋划,早动员,早落实,“抢”字当头,强化指导,推动全市夏收夏种工作全面展开。 一、立足“早”字,全面部署“三夏”工作 2021年夏粮生产播种基础好,病虫防治到位,栽培技术配套,抗灾措施得力。夏粮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徐州市围绕“确保夏粮丰收成果到手,确保夯实秋粮生产基础”两方面,贯彻落实全省粮食高质高效创建现场推进会精神,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集中精力指导好夏收夏种工作。 一是早谋划,5月15日,召开全市夏粮生产苗情分析会,交流各地夏粮生产形势,落实粮食面积、稳定粮食产能工作情况。提出了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全力抓好夏种技术措施,努力提高播栽质量,力争6月25日前夏种基本结束。一要全力抓好农机调度,及早做好夏收机械、劳力、物资、防雨等各项准备工作,坚持适时早收、突出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确保6月12日前完成收脱任务。二要优化秋熟作物布局,将细化落实到乡镇、到村组的面积延伸落实到田头,种足种好秋粮面积。特别是挖掘潜力,因地制宜扩大旱杂粮面积,为下半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水稻苗床肥水管理,防治好秧田病虫。全力抓好水稻生产,充分挖掘扩稻潜力,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在268万亩以上,确保全年粮食增产。 二是早动员,5月20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在睢宁县召开全市夏收夏种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夏收夏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夏季农业结构调整、秸秆禁烧以及下一阶段的农业农村其他各项工作,动员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夺取夏熟丰收,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其他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早落实,5月28日,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在睢宁县召开全市粮食绿色生产现场观摩推进会,集中观摩了睢宁县凌城镇水稻商品化育秧基地、睢宁县稻麦展示基地小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庆安镇杨圩村小麦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通报了2020年全市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情况,安排部署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防控、减肥增效、耕地“非粮化”等工作。成立了夏收夏种督导组,对全市7个单位实地核查各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方案制定、示范片落实、集中育秧规模、秧苗长势以及绿色高质高效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等推广应用情况,查找问题不足,现场开展工作指导,提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平。督导各地夏粮生产、夏收夏种开展情况。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夏种基础措施落实 “三夏”大忙,收麦种稻,连收带种,适时而作,最是一年红云当头时。明天就是芒种,全市将进入“三夏”大忙繁忙的季节,夏季粮食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深入基层,摸实情,解难题。立足“早”字,落实“抢”字,推动夏收夏种工作全面展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夏”工作领导指挥部。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镇均有一名县(市)、区政府领导包挂,同时落实纪检部门监督检查;二是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各县(市)、区政府广播电台、信息网络中心等媒体不间断地宣传“三夏”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市近140台流动宣传车巡回于田间地头,同时在镇、村、集市等地主干道张挂宣传条幅。三是夯实夏种基础,抢种抢栽水稻。加强宣传引导,对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全面加装秸秆切碎和均匀抛撒装置。严格按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操作。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发动市镇村三级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栽种,根据今年麦收季节延后的新情况,合理安排落谷批次,注重备用秧,争取6月25日前完成268.8万亩水稻抢种。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落实应对措施。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夏收夏种期间的天气变化,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和农民做好防范工作,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协调,加强水源调度,落实好应对措施,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进行。 三、优化服务,全面完成夏收夏种工作任务 各地围绕夏季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立足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切实提升为农服务效率和水平,确保夏季田管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培训好。围绕夏季农业生产特点,采取集中办班、入户指导、实地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布局好。调优粮食产业内部结构,在粮食面积稳定前提下,进一步压缩低效籽粒玉米面积,积极发展食味稻米、优质杂籼、特色杂粮。确保今年建设食味稻米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杂籼生产基地10万亩、特色杂粮生产基地10万亩。三是示范好。各地突出抓“点”,以“点”带面,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作为核心抓手,着力推动48个水稻示范片创建向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转变,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化水平高的味稻小镇。
|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