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篇之连云港立华牧业有限公司 |
||
|
||
绿色发展篇之连云港立华牧业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连云港立华牧业有限公司隶属于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与销售为主导产业的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员工360人,合作农户近百户。公司荣获江苏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农业农村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优秀实习生基地等荣誉,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公司已建成种猪场3座,商品猪场5座、外租场2座,在建下车种猪二场及云台循环农业园各1座。公司坚持“诚信、合作、创新、规范”的经营理念,倡导“精诚合作,共同富裕”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合作农户免费提供猪舍、苗猪、饲料、药品、技术服务等“八个统一”,通过这种模式吸引大批农户合作养殖,每户平均收入15-20万/年。 二、种养结合及发酵床养殖 1、种养结合。为了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下车镇德兴村,投资1.3亿元建设占地1493亩的循环农业园,其中1028亩为养殖区,主要用于建设存栏1万头种猪场、年出栏仔猪20万头苗猪场、年出栏4万头优质肉猪的商品场各1座。配套建设年产5000吨有机肥厂1座,其中有机肥发酵棚4000㎡,肥料生产出车间与仓库2000㎡,配套翻耙机、筛分机、分装称重等设备。园区还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50亩,其中有机水稻600亩、有机花木50亩,年产水稻480吨、苗木5000株,基地使用肥料均来自循环农业内猪场产生的沼液和有机肥厂生产的有机肥,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通过采用“猪+稻”生态生产模式,养殖区产生的干粪进入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用作种植区肥料;产生的污水一部分进入发酵区,经过发酵后用于种植区肥料,另一部分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二类排放标准,一部分进入养殖区灌溉,一部分进入养殖区用于冲洗圈舍;种植区主要生产有机稻米,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后进入有机肥厂用于加工有机肥;最终形成以养殖为中心,兼顾种植、有机肥生产的一体化循环农业,主要产品有猪肉、有机稻米、有机蔬菜、有机肥等。 2、发酵床养殖。公司已对所有场区安装了饮水控制系统,从源头控制用水量。通过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雨水排入雨水管网后排入沟渠,猪尿、猪粪和猪舍冲洗废水通过污水管收集并将其引到高位收集池,利用高位差将废液均匀喷洒于异位发酵床,循环农业产生的秸秆粉碎后作为发酵床垫料,发酵成熟后的有机质直接施用于周边农田。剩余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在污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格栅,以截留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保证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地降低处理负荷。再利用初沉池将沉降性好的悬浮物去除,利用气浮机将不易沉降的悬浮物去除。经过调匀的污水进入USB反应器,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通过大量高效颗粒化的厌氧污泥去除COD,该部分处理能力强、有机负荷高、运行管理简便、节省人力。再利用“反硝化”作用,使得生物接触氧化池回流过来的硝化液能够完成脱氮的过程,并通过回流泵将硝化液回流至厌氧反应池,以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防止水体氮富集。最后,通过二次沉淀和絮凝沉淀池、脱氮消毒等工艺,完成养殖废水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能够有效降低COD、氨氮等指标,符合环保要求。处理后的废水主要用于场内猪舍冲洗和苗木浇灌,既减少了污水的直接排放,又减少了养殖区和种植区的用水量。 三、效益分析 公司采用全程机械化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生产过中,污水处理设备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生产污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 2、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全程机械化养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30%的饲养员工。在消杀防疫环节,各种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既减少了人力投入,避免了人畜交叉感染,又降低了消毒防疫药剂的用量,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了防疫能力,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效果明显。据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养猪生产成本降低了0.4元/kg,年节省生产成本180万元。机械设备购置每投入1元,可以实现产出2.2元效益。 3、公司实施离地养殖技术、减少饲养员接触,有效地减少了生猪发病和交叉感染。猪舍内温度稳定,猪群舒适,饲料浪费少、噪音小、应激少,提高饲料转化率。
|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