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助农唱响“致富歌”

2021-08-27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我们村农田多,每年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灌溉环节十分重要,以前都是用小水泵打水,费时费水,现在通过泵站打水,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还能定时定量,这田里的收成更好了!”谈及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后的变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上港社区村民周伯感慨道。

  近年来,溧水大力吹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号角,全面推进农田水利改革达标提质。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有效灌溉面积达49.1万亩,7个中型灌区实现改革全覆盖,全区用水分配更加合理、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成本显著降低,整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

  精细浇灌节水省力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更是水价综合改革难点。在白马镇牛角里苗木基地,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这里告别了“大水漫灌”的传统浇灌方式,全部采用新型喷灌技术,近20个喷管均匀分布在106亩基地内,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如果不是喷灌技术的使用,灌溉这么多地费时又费力,而且水的利用率只能达到50%。”该基地负责人表示,自从基地安装了喷灌设备,灌水均匀度和利用率均提高到了80%。现在打开开关,每株苗木“从头到脚”都能“喝饱”,节水又省力。对此,该区有关部门专家认为,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用水计量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和手段。截至目前,按照经济实用、稳定可靠、适应不同作物灌溉的要求,溧水区已先后完成计量措施布置487处,实现改革范围内计量设施全覆盖,确保农业用水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据调查,全区在改革期间实现亩均节水40.1立方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7年的0.6提高到2019年的0.7。同时随着农田排水相应减少,化肥、农药排入水体的情况也大为缓解,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优化了生产环境,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科学核价减轻负担

  “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节约用水还有额外补贴奖励,大家都尝到了甜头,我们对水价改革很支持。”白马镇村民孙正银表示,水价改革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减轻了生产负担。

  这两年,溧水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出台了《溧水区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办法》,形成分类农业水价,按照单一制水价进行定价,并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提高用水农户节水意识。其中,定额内用水水价执行标准为粮食作物自流灌溉每立方0.03元、粮食作物提水灌溉每立方0.06元、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自流灌溉每立方0.10元、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提水灌溉每立方0.20元。与此同时,该区还出台了《溧水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政策》和《溧水区农业节水奖励基金筹集、使用与管理办法》。改革期间,中央、省市区共下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资金779万元,制定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保障了当地农作物增产增收。

  协会管理共享红利

  “过去,每逢农田灌溉,村与村之间、邻与邻之间便常常出现矛盾,许多人认为自家吃亏,不肯配合,如今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统一收取水费,专人管理,精准灌溉,大家都很满意。”洪蓝街道农民用水协会负责人说道。该协会的成立确保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既为政府监督,也受百姓之托,既是参谋,也是助手。要想让农户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协会的组织管理作用尤为关键。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农业水价改革积极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职能,解决百姓关心“到底谁来管谁来收”的难题,并带动用水计量、节水灌溉等节水工程顺利实施,最终在新型的用水管理机制下,达到工程良性运行、农民受益的目标。

  下一阶段,溧水区将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帮助农户算好用水便利账、成本账和生态效益账,共享节水红利;脚踏实地,完善机制,务实举措,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不断释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民生红利。            


来源:202103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