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1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
||
|
||
为整顿和规范苏州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2021年,苏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源头治理、市场整顿、规范使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年农资打假工作,有效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已圆满完成。 一是狠抓源头治理,把好农资“生产关”。苏州市支队严格按照《2021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夏季百日行动”、“种子”专项检查、“秋冬季”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通过检打联动的方式,对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巡查抽查,重点检查有无掺杂使假、无证、套证、无批准文号、包装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2021年全市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14964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6661家,抽检农资产品共1389批次。通过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的执法力度,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农资产品质量的“生产关”。 二是促进守法经营,把好农资“流通关”。农资经营主体和网络销售平台是农资生产企业和农民朋友的纽带和桥梁,是农资打假的重要环节。根据“重点监管名录”要求,重点检查农资集中配送企业、经营门店、网络销售平台的证照是否齐全,索证、进货、销售台账、标签是否规范,有无国家禁限用和过期、变质农资。全市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农资打假系列行动期间,共立案查处农资案件97起,已结案65起,查获违法农资产品2307.3公斤,货值金额合计11.47万元,整顿市场793个/次,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起,严惩了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震慑农资市场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切实从经营上把好农资产品的“流通关”。 三是严格执法监管,把好农资“使用关”。一年来,苏州市支队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执法检查和监管力度,重点检查产地环境、农产品包装、农资产品仓库,对检查中发现的生产记录不规范、“两品一标”标识不规范、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记录不全、超范围使用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要求整改或要求县级市(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限期查处,有效规范了农产品生产行为。同时,支队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发放《致全市农民的一封信》《农药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农药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3800余份,进一步提高农民农资识假辨假能力和规范使用农资意识,切实把好农资产品的“使用关”。 今后,苏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认真总结2021年农资打假系列治理行动的经验成效,按照系列治理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细致研判、针对性部署,扎实开展2022年全市农资打假工作,为苏州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法治保障,为营造安全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