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浏览人数: 2022-01-28

  江苏省盱眙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产业为基、宜居为上、改革为要,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等殊荣,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县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龙虾产业为引领,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盱眙龙虾产业发展,以“二次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健全产业链条。推动盱眙龙虾产业由最初的“捕捞+餐饮”模式,发展为集科研、养殖、加工、餐饮、冷链物流、节庆、旅游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龙虾美食、龙虾香米、龙虾调料、龙虾文创四大系列产品,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达83.5万亩,其中“虾稻共生”66.5万亩。拥有龙虾产品加工企业70余家,从事龙虾产业人员近20万人,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二是强化品牌塑造。创新开发“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稻田里养虾,在虾田里种稻,全程不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激素。制定了盱眙龙虾产业系列标准,搭建盱眙龙虾质量可追溯平台,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215.51亿元,连续6年蝉联全国水产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第1名,获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盱眙龙虾香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注重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一稻三虾”“繁养分离”等技术模式,建立虾苗繁育中心和工厂化育苗基地,成立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研发推广适合盱眙“虾稻共生”模式的水稻新品种,解决季节性龙虾生产“卡脖子”难题,实现盱眙龙虾产业层次和富民效应的“双提升”。四是推动业态融合。积极拥抱互联网,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上海设立盱眙龙虾城市中央厨房,建立30分钟配送圈,打通盱眙原产地龙虾走进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实施盱眙龙虾“千城万店”工程,打造一批盱眙龙虾旗舰店、直销店、加盟店。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将龙虾元素深植在全县大小景区、景点,打造以“盱眙龙虾”为主题的体验休闲游、工业观光游、龙虾美食游,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壮大乡村产业集群。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布局,提升产业发展集聚度,增强农业质量效益。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全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张图”,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按照一次规划、梯次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全县农业园区建设。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坚持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龙头,省市级园区为骨干,打造一大批县级特色农业园区。县级层面,成功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顺利通过验收。镇街层面,依托现有资源基础,每个镇街重点发展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马坝西瓜、黄花塘茶场、河桥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园区。三是坚持要素集聚。整合农业、水利等方面项目资金,优先考虑、重点投向园区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完善园区内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形象。四是坚持联农带农。注重外引内培,招引一批体量大、质态优的投资主体,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生产基地为依托的集团公司,带动产业链条延伸。鼓励农民主体参与,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园区开发,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和园区发展双赢。

  以乡村建设为牵引,促进乡村美丽宜居。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房改善、人居环境、基础配套等,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田园乡村。一是全力推进农房改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将危房户、重点区域砖泥房户、丘陵高岗饮用水困难户等作为优先改善对象,建立“进城、入镇、留村”改善途径,实施43个农房改善项目,重点打造1个示范镇、2条示范带和8个省市示范点,三年累计改善农民住房1.2万余户。黄花塘镇芦沟社区、桃源小镇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天泉湖镇桃李天泉新型农村社区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二是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无害化户厕、农村区域供水全覆盖,建成16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入选省级传统村落4个,建成美丽宜居村75个、建成率达70%以上。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打造45公里“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做优S601沿线农旅融合示范带。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压实河(湖)长制责任,打造农村生态河道40余条。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四是提升乡村治理能级。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打造“智汇乡村”微信小程序党建品牌。深入实施法治乡村三年行动,全县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警格”深度融合,县镇村三级网格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以深化改革为引擎,增添乡村发展动能。一是让土地流转起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用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以转包和转租方式为重点,引导农民以出租、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村级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代耕代种或土地预流转,推动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全县30亩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85万亩,规模流转率达64.4%。二是让资产规范起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类农村产权全部进场交易,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结合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全面清查并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5.8亿元、集体资源207.5万亩,推进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让资源盘活起来。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流转、退出、使用、审批和监管制度,加快盘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官滩镇霍山村开展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将复垦后的耕地通过村集体对外发包,引进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户均一次性收益12万元以上,村集体年均增收75万元。四是让资金流入进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支持乡村振兴。优化金融服务,县级农商行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先后推出“虾易贷”“虾稻(莲)致富贷”,降低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发挥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


来源:202112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