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浏览人数: 2022-01-28

  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示范引领,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盐城路径。笔者围绕“农业强市”建设问题,进行调研思考,认为应以保障供给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发展活力强、富民增收效应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四强一高”为主要标志,通过实施龙头、科技、人才、绿色、品牌、开放“六大强农”行动,加快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扛起“示范引领”的担当。

  建设“四强一高”农业强市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借鉴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实践以及河南漯河全产业链打造、山东烟台开放发展、浙江德清数字化典型,结合盐城市情农情,到2035年力争建成“四强一高”为标志、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强市。

  保障供给能力强。这是农业强市的重要基础,农业的首要功能是“搞饭吃”,保障供给能力是衡量能否成为农业强市前提,应当成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重要指标。选取农业生产能力稳定度、高标准农田占比作为体现指标。

  市场竞争力强。这是农业强市的直接体现,农业竞争力最终反映在生产效率、产出水平、质量品牌等比较优势上,这是盐城农业强市建设重点。选取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作为体现指标。

  创新发展活力强。这是农业强市永续动力,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历程看,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制度变革都会推动农业升级换代、生产结构调整、主体活力迸发。实现农业强市跨越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业数字化水平、适度规模经营率、示范家庭农场培育率、高素质农民占比作为体现指标。

  富民增收效应强。这是农业强市根本追求,农业强市建设应当以富民增收为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作为体现指标。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这是农业强市结果呈现,是农业保障供给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发展活力强和富民增收效应强“四强”的综合维度。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市就是一句空话,农业强市建设归根到底要以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为表征。

  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盐城已成为江苏、全国的农业大市,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初具影响的产业品牌,但加工不够精、主体不够优、品牌不够响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针对这一实际,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要重点实施“六大强农”行动。

  大力实施龙头强农行动。确立龙头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加快集群集聚发展。在推进产业集群化中发展龙头。统筹沿海、里下河、渠北三大农区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粮食、生猪等6大双百亿级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保障供给能力和贡献度。实行跨区联合,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行业协会,组建“盐字号”稻米、蔬菜、肉品、禽业等产业集团,打造主导产业集群龙头。做优西甜瓜、食用菌、河蟹、湖羊等10个特色精品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地。在构建现代全产业链中发展龙头。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加快打造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现代化全产业链。引导射阳大米集团、银宝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中粮、牧原、温氏、光明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打造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农业+”融合发展龙头,发展康养休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高效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发展龙头。开展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范发展家庭农场,探索组建一批家庭农场联盟。实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行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完善有效机制中发展龙头。实行农业产业集群招商,瞄准农业知名企业,建立招商重点项目库,实行清单式管理、专班式服务,引入更多高成长性、高盈利性产业链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合作,推动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在主板、“新三板”、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集群。

  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打造沿海现代种业“硅谷”。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粮食等主导产业育种创新联盟,实施重大新品种创制和特色品种开发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增强商业化育种能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实施种业基地能力提升工程,做强国家级三大杂交水稻种子、全国最大蟹苗生产基地,做大新街苗木、盐城草鸡等优势特色种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坚持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探索科研院校所支撑、产业骨干企业参与模式,联合农业院校建设现代农业创新港,提升水产科学研究院层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五有五高”创新发展,建设产业科技联盟、院博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农业科技转化示范基地和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建立“盐农云”大数据平台,构建“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实施智慧农业工程,鼓励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等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全过程升级。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积极发展玻璃温室、植物工厂、微滴灌等特色设施农业,加快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田头市场的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现农产品“一季产、四季销”。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实施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加快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一业一机”机械化生产体系。

  大力实施人才强农行动。大力引培农业高端人才。实施农业高端人才引培计划,对接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放大名校优生“汇盐行动”效应,培育一批高精尖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三支一扶”计划,培养一批心怀农业、视野开阔的新农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推进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发展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实施农村人才“百千万”培育工程、“半农半读”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程。建设一批综合类培训、实训、创业孵化基地,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新农业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政府、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合作机制,“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农业科研成果分享机制,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上升通道等方面,健全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农业,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绿色强农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行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面建优绿色生态耕地。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农田基础配套设施、生态灌区、智慧灌区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等。着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大力推广有机种植、健康养殖、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绿色高效、节能低碳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广运用,创新农产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市场+冷链宅配”等经营模式。积极开发农业生态价值,依托世界遗产产地品牌,支持组建黄海生态农业产业创新联盟,打造沿海绿色有机精品农业示范基地。

  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叫响“盐城特产”。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面对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建立全环节标准体系。实施全域绿色生产示范工程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强化全程追溯监管。深入推进“网格化+精准监管”模式,促进规模主体入网监管全覆盖。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衔接,实现食用农产品全过程、全链条质量安全可追溯。实施乡镇监管站标准化提升工程,推动监管和追溯管理向政府购买服务拓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强化品牌创塑。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相结合,放大“盐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建立市级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新增一批省级农业目录品牌。提升射阳大米、东台西瓜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孵化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大力实施开放强农行动。立足“双循环”发展格局,全方位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盐城农业在更高层级、更大格局中发展。加快农业全面融入长三角。瞄准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对接长三角市场和质量标准,建设长三角最大的优质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拓展农业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建设光明集团大丰“一园一厨五基地”,打造北上海“农业飞地经济”示范区。加强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产销对接,高水平建设配送中心、直销窗口等供销平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扩大盐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农业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加强与日韩农业合作,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日韩商品进口中国的集散地和江苏特色商品出口的新通道。实施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计划,创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发挥大丰港、滨海港等口岸综合功能和实力,扩大东台、射阳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辐射作用。

  建设农业强市的举措

  坚持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围绕粮食、优势特色产业、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等三类建设重点,引导县(市、区)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五化”联动发展,打造一批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的发展标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引领农业强市建设,探索乡村振兴盐城模式。

  推行主导产业链“链长制”。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思路,推行粮食、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和林果六大主导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一个发展规划、一个重点龙头、一个重大平台、一个工作专班“四个一”模式,绘制产业链关联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采取“四图作业”,推进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用活“银保担基资”金融资源。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引导银行、保险、担保等研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金融产品,创新拓展三农抵质押物范围,构建数字人民币惠农场景,探索推出农业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用好江苏黄海金控集团乡村振兴基金子基金,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强市建设。

  推开“小田变大田”创新改革。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开“小田变大田”改革,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打造、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着力推动农田布局、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探索二轮承包延包方式路径,做深做透“三权分置”文章,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实现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为农业强市建设释放持续的“土地红利”。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