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亮牌”行动——泰州市姜堰区 |
||
|
||
姜堰位于江苏中部,地处江淮水系交汇处。全区总面积8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84万,下辖9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续多年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工业百强区。 姜堰是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村庄环境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姜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单塘河新石器遗址距今约6000年,天目山商周遗址为春秋时期江淮一大古城。王氏宗祠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和王襞的祀祠。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京剧大师梅兰芳等学者名士出自姜堰。溱潼会船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农业农村情况 姜堰农业产业资源禀赋。全区耕地面积63.3万亩,水面面积22.6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次,优质水稻品种种植比重达90%以上,蔬菜种植面积34万余亩次,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两个主体培育工作得到两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现场调研肯定。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9元,全区一产增加值49.9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19亿元。现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4个,形成绿色稻米、优质果蔬、生态菌菇、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姜堰大米、溱湖簖蟹等一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 2016年,姜堰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姜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一着不让抓落实,上下联动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果。 监管体系全面优化,实现网格化管理。监管全覆盖。建成近300人的区镇村三级监管队伍,配备“二品一标”企业内检员85名、市场和基地专职检测员40名。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全了开展监管、检测等工作需要的仪器装备,做到有岗有人、有职有责。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13个镇街网格化管理图全部上墙,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成效,形成了“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良好管理格局。抽检全覆盖。建成“以区检测站为中心,镇街监管站检测室为依托,基地和农贸市场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区检测站通过省级“双认证”,13个镇街监管站、34个农贸市场、2583家农业经营主体全部采用信息化平台管理,实现了监测网络全覆盖,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联网监控。 标准体系全面应用,实现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等技术,创建了一批蔬菜标准园、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农产品3个。姜堰大米、溱湖簖蟹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制定省级标准8项、市级标准24项,创成2个国家级、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实现种养品种有标可依、按标生产,标准入户率达100%。 监管平台全面升级,实现信息化追溯。稳定运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实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监管巡查检测的信息化管理。出台了追溯企业奖补方案,目前全区已有2583家主体加入追溯平台,累计打印溯源标签(合格证)331万张,有效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质量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合格率攀升。近年来,姜堰区每年开展定量检测不少于1200批次,镇(街道)、企业开展定性检测不少于7万批次,2022年还将在8个镇(街道)和1个村级服务站开展胶体金免疫快检试点,多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来源: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