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典型案例之南通欧福禽蛋有限公司——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助力“精品鸡蛋”生产 |
||
|
||
一、基本情况 南通欧福禽蛋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鸡蛋制品有限公司(丹麦)投资420万美元,独资兴建的规模30万羽的蛋鸡养殖基地,鲜鸡蛋年产量可达到500万公斤。 该基地位于启东市北新镇远兴村南滩涂,南邻茂盛生态园,东靠灯杆港大河,北接千亩林地,距离沿江公路1.5km,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型养殖区。基地拥有现代化产蛋鸡舍11栋,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主要从事蛋禽养殖,具备配套软硬件设施,产品主要提供给欧福蛋业集团下属各蛋品加工厂和供应国内高端客户,也在长三角区域内进行销售。 二、典型经验总结 1、提高标准化设施装备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保障畜产品安全,基地根据养殖场防疫和生产要求,按照标准化养殖场进行建设和改造,达到人畜和谐共生共存的目标。 场内设备均采用国内知名企业(如广州广兴牧业、青岛大牧人等)提供的畜禽养殖设备,以自动化取代人力,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饲养品种选用海兰品种,采用笼养和福利散养的模式,每栋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管理,根据各阶段饲养要求精准配置“全价”饲料,按照出口标准进行饲养。基地内配备精干饲养技术人员,并配备专职兽医,全程为蛋鸡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标准化H型层叠笼养模式
生态福利散养模式 通过使用以上集约化饲养设备,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由原来的人均饲养1万羽,提升到现在的人均2万羽,蛋鸡到72周的入舍产蛋量也上涨了2%左右,达到只鸡20.1公斤。新型集约设备的使用,使得单位面积的饲养量提升1倍,对应设备折旧、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都有5%~20%不等的下降,同时鸡粪的含水率降低到30%~40%左右,利于减少后期发酵生产有机肥时的能耗,并且更容易处理。 2、构建生物安全体系。从养殖场硬件布局着手,各养殖单元合理分区,便于物理性阻断疫病传播。严控人流、物流,避免将外部风险因素带入场区,推荐实行养殖一线人员驻场封闭化管理。做好防疫、免疫、检疫等工作,重在落实和加强现场管理。杜绝由于废弃物或淘汰鸡引起的后端感染风险,将淘汰鸡交易场地转移到鸡场外围。 3、严把投入品质量关。建立原料和产品的审核准入制度和可追溯体系,所有原料均要求从审核过的农场或者企业来货,做到批次记录和检验报告同步。各鸡舍均具备完善的生产记录、产品进出库记录和苗药使用记录,每天的产蛋都有标记,便于区分及追溯。 “欧福”品牌精品鸡蛋具有以下特点:(1)健康:无国家规定的各类抗生素、农药、重金属等残留,还通过了国际标准的SQF体系认证、HFAC认证等;(2)新鲜:所有鸡蛋均保证在3天之内进入流通环节;(3)营养均衡:富含各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易被人体所吸收;(4)产品质量稳定: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使鸡蛋在蛋黄颜色、大小、固形物含量、打发性、口感等方面相对稳定,无论是家用烹饪还是蛋品深加工,口感良好。 三、亮点特色 1、理念创新。改变过去“养殖生病靠治”的旧观念,将“治疗型兽医”转变为“预防型兽医”。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健康理念,强化现场管理尤其是抗应激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好料、好苗是养殖成功的基础。 2、技术创新。尝试在细菌性疾病治疗与控制上减抗与替抗技术摸索,最终实现鸡蛋“无残留”。基于此项创新,南通欧福禽蛋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试点养殖场,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3、管理创新。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强调抗应激管理,尤其是气候变化或者转群、免疫等应激的控制;加强“夜间”管理,注意通风与保暖的对立统一关系。 4、模式创新。尝试“夫妻包栋”模式,减少了员工之间推诿责任的情况,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体谅、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得到巨大成功。
报送单位:南通欧福禽蛋有限公司 供稿人:王书坡
|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