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亮牌”行动——南通市海门区
浏览人数: 2022-10-18

南通市海门区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地处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交汇点上,拥有58公里长江岸线和25公里海岸线,是名副其实的“江海之门”和“开放之门”。2020年7月,海门撤市设区。全区下辖11个区镇(街道),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爱国企业家典范”张謇先生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科技之乡、教育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平安之乡和生态之城,也是江苏长江以北首个全面小康达标市、首个GDP超过千亿元的县级市、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多项殊荣。名列“2021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4位、江苏第10位;“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5位、江苏第8位。

一、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按照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办法,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对海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海门区农业现代化已迈入基本实现阶段,得分为82.06分,比省平均高5.63分,比全国平均高18.04分。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旺

粮食产能显著增强。围绕“米袋子”稳产保供,兼顾发展优质稻麦、特粮特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粮食产量连创新高,连续5年稳定在22万吨以上。蔬果产业发展迅猛。建成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主供应基地、省级绿色优质蔬菜基地、江苏省供港蔬菜备案种植基地、首批国家蔬菜作物标准园、省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达85.62%;海门山羊成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门区被列为2021—2023年江苏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县(区);以“三星河蟹”为主的蟹池多品种养殖为本地水产特色优势产业。


三、农产品质量水平优

海门自2016年获评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以来,坚持产管结合,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全区建有省级以上蔬菜水果标准园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个、水产健康养殖场3个。普及农业标准知识,发放标准化生产操作卡、明白纸农业标准入户率达100%。全区现有“两品一标”产品70个。

扎实推进质量安全监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逐年扩大监测范围和频次,在元旦、“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进行专项监测,确保人民群众节日消费安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基地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监测覆盖全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近三年,我区在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保持98%以上。

持续健全监管体系。我区建立了由70名监管员、262名协管员和170名规模主体内检员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落实区、镇、村、企业(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层层负责、网格到底、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区级监测为核心、11家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所检测为重点、第三方检测服务为补充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

深入实施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区2403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完成注册。落实信息化精准监管,实现日常监管巡查全覆盖,产品检测和出具追溯凭证等综合监管工作在全省质量追溯简报中常获表扬和肯定。

不断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农业、市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同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一证一票一码”追溯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化出证,将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是否有效出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纳入对各区镇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管理。

坚决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开展重点产品、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2021年依法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3起,其中2起移送公安机关。2022年已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起。

来源: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