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亮牌”行动——常州市 |
||
|
||
常州别称“龙城”,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下辖1市5区,常住人口534万人,城镇化率为77.6%。常州位列2020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11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第18位。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2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元,稳居全国前10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88.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7元,增长9.2%。 常州自古农耕发达,农业资源丰富、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相对富裕,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共有33个镇、14个涉农街道、630个村民委员会,全市乡村户数71.08万户,乡村实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耕地面积228万亩、丘陵山区207万亩、水面150万亩,大致呈“三山二水五分田”格局。2021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3.7亿元,增长1.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6万亩,增长1.2%。粮食总产69.5万吨,增长0.7%。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410个,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 近年来,常州市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以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等为重要抓手,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成功摘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六块国家级牌子,先后承办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全国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现场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全国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会等多个全国性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良好开局。 近年来,常州市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效,全面推行“全域、全员、全程、全民”“四全”监管模式,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立体化监管体系。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农产品网格化数字监管体系,全面增强基层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获得部省领导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9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首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8.1%;农产品质量追溯入网规模主体达3.08万余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已累计开具食品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标签1800余万张。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长期保持98%以上,连续多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2021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较达到89.01%。在此基础上还评出了常州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分别为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天目湖白茶、溧阳青虾、阳湖果品、溧阳白芹、建昌红香芋、指前标米、焦溪翠冠梨、夏溪花木。
来源: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