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亮牌”行动——南京市高淳区 |
||
|
||
高淳区地处江苏省西南端、苏皖交界处,与江苏省溧水、溧阳和安徽省郎溪、宣州、当涂毗邻。高淳土地面积802平方公里,生态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就有江南圣地、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两湖夹一城”的独特地貌,“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自然禀赋,全区70%的面积为生态涵养区,30%的面积为生态经济区,是中国第一国际慢城和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金名片”。2019年,高淳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坚持产管结合,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区农产品生产主体注册商标数达到631个,其中:粮油107个、蔬菜园艺239个、畜牧87个、水产179个;大力推进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农产品“三品”总数达到167个,其中绿色食品106个、有机产品6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色优质水稻、茶叶、早园竹基地12个(面积13.89万亩),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统计面积的73.9%;产品总产量为25万吨左右,占全区食用农产品总量的56%,超出全省平均数。固城湖螃蟹农产品地理标志,覆盖面积达20万亩,授权使用标识企业142家,年产值达到17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党政常态化推进制度;建立了农产品监管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区级预算资金260万元以上;高淳区委区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纳入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全区区、镇(街道)两级有87名监管员、107名协管员,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明确监管员、协管员工作职责,全面实施了“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全面提升镇街农产品监管能力。对全区所有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进行了两轮能力提升建设,每个监管站投入建设资金35万元以上,全区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区成立了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承担本区域的综合检验检测职责,包括承担本区域农产品监督抽查和检验工作,检测中心运行正常,并通过了“双认证”,每年度开展农产品定量监测2000批次以上,达到4.8批次/千人,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严格依法监管,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资示范店建设,构建放心农业品经营和配送网络,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建立了“苏农”“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市、区财政加大对植保专业防治、农药配送以及有机肥的补贴力度,全区连锁、统购、配送等网络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达到农业投入品总量97%以上,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追溯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计3028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建立主体名录,做到应开尽开。监督抽检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从省追溯平台监管主体中随机抽取。积极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执法活动,对不合格农产品、未建立生产档案、未按照要求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行为开展了执法教育及相应的行政处罚。印发《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暂行规定》和《高淳区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立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机制,结合高淳区实际,联合开展食用农产品提升行动。 强化品牌宣传,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高淳老街游客中心等醒目位置设立“高淳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牌匾,在各街镇悬挂“高淳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横幅,进一步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群众知晓率、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展板、接受人员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广大市民农产品安全意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微信推广与宣传平台,畅通12345、57336444举报投诉热线,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建设农产品诚信展示栏。2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展示栏”,公布企业的基本简介、管理职责分工、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控制、所获品牌证书、质量承诺书等农产品质量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高淳区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