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构建基于化肥减量的水稻碳标识体系,探索水稻减排固碳价值实现机制
浏览人数: 2022-09-30

今年来,洪泽区以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契机,紧紧围绕化肥减量增效机制创新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推进水稻低碳认证和标识制度,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了“淮安市洪泽区化肥减量碳标识体系构建”项目,以区域品牌“岔河大米”为切入点,构建水稻碳标识认证方法体系与认证示范协同的工作机制。

002.jpg

一方面,构建认证方法体系。包括台账填报机制、基于化肥减量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基于生产主体的投入品碳减排分级评估体系、生产主体碳减排标识贴标制度等方法体系。

另一方面,开展认证示范。选定了来自岔河村、东陈村、界沟村、其虎村、张马居委会等5个村,共计133生产主体作为碳标识贴标认证示范主体,实时填报《江苏洪泽水稻减排固碳项目日常生产记录》台账本,从农户基本信息、水稻投入品购买及应用情况、水稻收获情况、水稻秸秆管理等四方面对主体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以台账记录为基础,对示范主体的生产行为进行碳减排核算、分级,组织专家对分级结果进行审核,对示范区内生产主体碳减排情况进行贴标认证。

003.png

洪泽区碳标识水稻的价值通过农产品溢价、碳金融、碳汇交易三步实现。获得低碳排放标识的水稻,其销售信息中传递了减碳的概念,吸引具有支付意愿的一般消费者、具有减碳责任的企业等的购买需求。有别于有机、绿色、地理标志等认证体系以农产品为贴标主体,洪泽区构建的碳标识体系中,贴标主体是水稻生产主体,贴标示范的133家主体以农业生产大户、合作社为主。对生产主体贴标有利于引入碳金融的支持,标识可以成为农业生产主体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的重要依据,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转型提供的重要参考信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相对成熟,通过基于水稻种植化肥减量的碳减排核算方法构建、以及区水稻生产碳排放基线调查,明确了洪泽区“十三五”以来水稻田减碳成效以及未来碳减排潜力估算,对于进一步实现农业碳汇交易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和数据保障。

 化肥减量-碳减排:

一是出台化肥农药定额制使用政策。按照化肥、农药限量使用要求,出台了《洪泽区推行稻、麦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的实施意见》,构建“两制”大数据平台,打造实名制购销渠道,推行定额制使用标准,全面普及科学施肥技术。

二是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应用。重点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小麦种肥同播、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科学用肥水平。

三是探索农业碳减排的经济价值转化。通过挖掘农业碳减排的经济价值,实现化肥减量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