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大数据】江苏省渔港渔船管理
浏览人数: 2023-01-13

依托GIS、北斗定位、电子围栏、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新技术、新装备,围绕渔船进出港动态监管、海上船位实时监控等时机需求,构建渔港渔船管理数字化场景,提高渔港、渔业船舶现代化、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渔港、渔业船舶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水平。

一、建设需求

传统渔港渔船管理情况复杂多变,主要依靠省、市、县各级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或根据历年资料推测,精确度、准确性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底数不清、数据迟滞等情况,无法满足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需求,亟需利用数字化手段为渔港渔船管理赋能。

二、建设内容

(一)智慧渔港进出港管理

构建了进出港信息管理、渔船进出港智能判断、进出港统计等模块,对拟出港时间、配员情况、安全通导、救生、消防等安全装备配备情况、携带网具情况等及拟进渔港、拟进港时间、配员情况、渔获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进行统一监管。同时,利用GIS、北斗定位、电子围栏、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渔船北斗定位进行实时跟踪,实现渔船进出港行为的智能识别,结合多港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对渔船穿行、徘徊等行为进行分析辨别,大大提高了渔船行为的识别效率。

(二)渔船信息管理

利用大数据、智能终端等前沿技术装备,集成融合船舶指标审批、船舶检验、产品检验、船舶登记、捕捞许可、船员证书、航行报告、互助保险、油价补助、脱管渔船、救生筏检修、GMDSS检测等30多个子模块,提供了渔船查询统计、证书状况确认、油补资金管理、现场执法监管等管理功能,实现对全省各地所有渔船及船用产品、渔业船员一体化便捷高效协同管理。

1、智能采集。通过在船舶证书、产品证书及检验报告等文档资料上添加二维码,用以存储记录重要内容信息,便于数字化采集应用,并加入数字签名进行防伪识别;通过文档电子扫描,将文档及图片资料作为历史原件存入系统备查,便于数字化识读及记录、数字化采集及应用。

2、渔船数字标识。遏止渔船“一船多证、一证多船、船证不符、借船办证、借船检验、借船拆解”等现象,应用了NFC电子标签技术,为渔船、重要船用产品等提供了准确的“电子身份证”,为渔业执法检查、渔船航行签证等渔船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3、电子执法。互联网智能终端中将AF数码相机、NFC读卡、二维码识读、GPS定位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电子查验、电子取证等功能,方便和简化了业务人员的现场操作,实现了现场无纸化电子办公。

三、主要成效

(一)推广应用情况

“智慧渔港”累计管理船只5758艘(含历史船只),共计进行进出港报告31万余次,对150余艘风险船只进行200次风险隐患排查。“数字船管”已建立了包含全国28.31万艘各类渔业船舶的电子档案,监管船员证书99.07万份;制发了渔船电子身份标签、船用产品电子标签等各类电子标签130多万张(只);完成70.29万船次渔业油价补贴,99.37亿元国家油补资金的申报、审核、发放、统计、汇总、清算等监管工作;完成渔业互助保险保单62.11万份,保费总收入15.71亿元;理赔1万余起,理赔总金额4.69亿元。

(二)产生的效益

通过渔港渔船数字化管理,渔业主管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渔船生产实际情况,当渔船发生问题急需救援时,可根据渔船实际情况及时安排适当的救援方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同时,对海上渔民的捕捞情况进行了解,推进海上渔业资源管理能力,减少因过渡捕捞造成生态问题。


来源:江苏渔港监督局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