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多措并举 多方联动江苏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浏览人数: 214 2023-02-24

为深化千村万户百企业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切实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022年我省土肥(耕环)系统积极开展产学研推合作,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面积不断增加。据调度,2022年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10万亩,较2020年的51万亩增长了约115%。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各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统筹项目资金,用于支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工作。2022年我省在中央财政资金中专门安排2000万元,用于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农机部门在对农民购置插秧机械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对购置侧深施肥装置实行部分补助。各市、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如昆山市统筹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对侧深施肥机械进行补贴,补贴金额约占机械身价70%左右,对应用新型肥料的示范户每吨补贴1200元,2022年总投入财政补贴资金108.48万元。张家港市对采用水稻机插秧侧深施用专用缓控释肥的生产主体进行奖补,根据秧苗素质、整体水平、栽插质量和示范效果等,亩奖补130~170元。

二是强化试验研究和示范带动。省级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主要农作物机械深施等田间肥效试验方案,落实水稻侧深施肥试验38个,引导各地积极开展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示范,筛选适合本地区的适用农机机型,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因地制宜确定“一次性施肥”“一基一追”“一基两追”等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印发《2022年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指导意见》《江苏省2022年部级化肥减量增效及“三新”技术配套集成推广等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主要农业县(市、区)建立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或以上,在南京市江宁区等51个县(市、区)建立部级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示范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被列为重点推广技术。宜兴市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连续4年开展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示范研究,提炼总结了“一次性施肥”“一基一追”两种宜兴适用模式,出台了江苏省首个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地方标准《沿太湖地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规程》。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和协同推广。在姜堰、昆山、洪泽等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改革试验区、南京市沿江5公里化肥定额使用试点重点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引导项目区农户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现化肥定额使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指导意见》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江苏省地方标准《重点流域农田化肥用量定额》(DB32/T 4230-2022)中将水稻侧深施肥作为推进化肥用量定额的重要支撑技术。姜堰区结合化肥“两制”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在水稻作物上推广应用机插秧侧深施用缓控释肥技术,实现了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减少20%、施肥次数减少2次以上、化肥利用率提升10%。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在第二十三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上重点介绍了水稻侧深施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成果,获得与会领导、嘉宾等的一致好评。召开全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座谈会、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对各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水稻侧深施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各县(市、区)分别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组织种田大户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观摩,展示眼见为实的效果,引导农民积极使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省市县分别成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专家组,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攻关研究、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服务和数据收集整理等。

2022年我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作业效率偏低、机械成本偏高、肥料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操作人员总体缺乏等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试验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增强农民自主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积极性;加强农机、科研、企业与推广部门合作,研发高效施肥机械和肥料产品,促进作业效率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为推进江苏化肥减量化行动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省耕地环境站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