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模式助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02-28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省内各地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模式、开拓新局面,促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种养循环拓富路

  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东冠家庭农场,共流转了900多亩地,其中700亩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200亩作为果园和经济树林,还配套养殖兔、鸡、鹅等。围绕绿色循环、种养结合的方向,农场的致富路越来越宽。

  “主要是水,再将作物秸秆打碎,加上玉米籽、豆皮等,做成饲料喂兔、鸡,产生的兔粪、鸡粪,做为有机肥给果树施肥,这样果树长出的果子也更甜。”农场负责人介绍道,“兔子的繁殖期一般是1个月1窝,1只母兔1年大概能产8窝,不到3个月就可以销售,农场现有600多只母兔,正常繁殖情况下,基本上能做到7~10天销售一次。”农场销售的成兔以及蛋品、果品,都因品质佳、口感好,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增加收益,农场又引进桃树、梨树、橘树等树苗和五针松、黑松、海棠等经济林树种,还在果树林下套种西瓜,经济林下套种贝母,获取双重收益。据介绍,果树一般是2年挂果3年丰产,经济林树种当下就可收益,效益明显。

  鱼菜共生增效益

   常州市新北区的江苏省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是鱼菜共生农业新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养鱼池实行高密度养殖,即工厂化养鱼,有鲫鱼、银鳕鱼、丁鳜鱼、草鱼、青鱼以及鲈鱼。”1个养鱼大棚能满足8个蔬菜大棚的水肥供给。养鱼池内的水由水泵提升入生化处理区,处理区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将其转变为植物可吸收的硝酸盐等营养物质,分解后的水流进菜池,蔬菜将水中养分吸收净化后,再次回到鱼池,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园区负责人介绍,在鱼菜共生模式下,蔬菜种植不用施肥,虫害也减少了80%,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80%。园区年产蔬果类5万公斤,鱼类1.2万公斤,产值可达120万元。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也是循环农业的一个分支,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水质无忧,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充分展示科技循环农业的魅力。 

  粪污利用促发展

  睢宁县官山镇村民刘一坤,承包了约300亩地,200亩种植大蒜,100亩种植玉米。“这是充分发酵后的湿粪浇灌出的农田,肥料用量减半,同时肥效持久,养分全面。”他介绍道,需要施肥时,就到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免费运回鸭粪水浇地,长出的大蒜又肥又壮。刘一坤算了一笔账:用了鸭粪的地,比传统的施肥方式每亩可节省200多元,大蒜产量也能提高不少,每亩地收入增长1200元。

  “我们将肉鸭养殖产生的鸭粪进行干湿分离,附近种植户可以根据需要免费拉走作为肥料壮地,我们也能节省处理鸭粪的资金。”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了这一双方受益的举措。

  在官山镇农业循环产业链中,不只是玉米,经济苗木种植基地里的苗木也在生物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生物菌肥进入基地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会准确地输送到每一棵苗木的根部土壤区。在节省肥料开支的同时,促进林木生长,达到变‘粪’为宝的效果。”徐州友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畜禽粪便变成生物肥进入树林,既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又消耗了大量养殖粪水,为周边养殖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除了肥水还田,官山镇还有一个农业废弃物“清道夫”——官山镇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将种植、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经无公害化处理、陈化、粉碎等流程,变废为宝,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20230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