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好农”种好米品鉴评选举行 |
||
|
||
2月15日——16日,“苏州银行杯”第三届苏州大米“好农”种好米品鉴评选活动举行。在各市(区)前期筛选推荐的基础上,全市共有36家稻米产业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赛。活动上,《苏州大米团体标准》制标启动,并将实施全市粮油和蔬菜“百人指导、千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 本届参赛单位均自有稻米品牌,参赛品种有南粳46、南粳5055、宁香粳9号、苏香粳100、常优粳7号等。评分项目包含米质检测、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等三个部分,其中米质检测由仪器检测得出客观分,外观品质根据大米样品展示打分,食味品质现场品尝米饭打分。本次评选活动还首次引进稻米食味仪进行现场检测,专家品鉴与仪器检测紧密结合。 米质检测环节,大米样品由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与日本佐竹公司合作研发的JSWL型号的大米食味计检测,利用近红外透过式扫描原理,检测大米的蛋白质、水分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等参数,并综合各项参数得出综合食味值。经过角逐,最终共评选出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5个,最优品质奖10个和优秀奖16个。省农科院王才林研究员点评时表示,苏州用“好水好田、好种好技、好工好匠、好心好意”,培育苏州大米这一璀璨明珠。 农业标准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命线。活动现场,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苏州市农学会、苏州市大米协会举行了《苏州大米团体标准》制标及实施启动仪式,今年将在种植管理、加工运输、品牌建设等方面对苏州大米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 好大米的生产离不开农技推广队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苏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宣布实施全市粮油和蔬菜“百人指导、千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重点完成四项任务:百人进户送技术,千人培训提能力,万亩基地搭平台,集成示范提效率。具体包括:组织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农技推广人员120人次以上,送服务进村、送技术到户;全市组织培训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种菜大户、企业、合作社(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负责人115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指导明显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带头参与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全市建成粮油和蔬菜展示基地80个,示范面积10万亩;加快推广适合我市粮油和蔬菜生产的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整体带动生产水平和效率提升。 本次活动由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办,各县级市(区)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苏州市农学会、苏州市大米协会、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江苏现代农业(稻油)产业技术体系相城推广示范基地协办。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