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食用菌“走出去”现状及对策

2023-07-31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食用菌产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为显著的新兴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中的特色产业。我国食用菌产量占到全球的75%以上,排名世界第一,而江苏省食用菌生产总量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近年来,江苏省食用菌产业以连云港主产区为代表,积极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推进食用菌产业“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坚持把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

   江苏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

  江苏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大省、强省。拥有世界最大的双孢菇、草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海鲜菇、杏鲍菇生产企业,全国单体产量最高的金针菇企业等。呈现出科技含量高、现代化程度高、规模化程度高等特征。

  栽培实现多样化。江苏食用菌生产早期以平菇、香菇和金针菇为主,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愈来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逐步引进了杏鲍菇、秀珍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截至2021年,江苏食用菌产量按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海鲜菇、平菇、毛木耳、香菇、草菇等。

  产业布局区域化。形成食用菌生产集聚区,如灌南县集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 多家,年产鲜菇45万吨,年产值约35亿元,2017年获批“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以盐城、连云港为主的食用菌出口产业集群区。

  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江苏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栽培技术、机械装备、产品加工领域已经领先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体现在栽培种类多、设施与栽培技术的配套、基质利用多样、菌业副产品利用等各个方面,食用菌灭菌设备在全国的占有率达到85%以上。通过应用智慧化生产模式,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如采用全自动菌包制作生产线,经过精准控制使各道工序环环相连,不断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江苏食用菌企业

  “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RCEP背景下食用菌出口面临新机遇。第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利于减轻食用菌出口贸易的非关税壁垒,进一步促进各国贸易的公平性。RCEP协议规定易腐产品的通关时间为6小时,通过减少通关时间和加快物流速度来保障出口新鲜食用菌产品的新鲜度等。第二,RCEP专门对于电商领域贸易做出相关规定,致力于推进缔约方成员之间的电商方式开展贸易合作。第三, RCEP 协定中多国均做出关税减让承诺,为扩大食用菌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有利条件。

  国际交流合作的推动。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多措并举提升地区食用菌品牌影响力。在“引进来”方面,每年定期举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积极邀请国际企业和专家来调研考察,搭建食用菌行业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加强食用菌产业国际农业合作。在“走出去”方面,组织食用菌出口企业参加国际知名食用菌食品展,远赴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印度、蒙古等国寻找合作机会,致力于促进食用菌产品出口;着力促进食用菌产品和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持续扩大食用菌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

  产品经济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食用菌除了作为食品或用于保健品和药品外,在生产过程中几乎达到废弃物零排放,是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当前人们持续关注食品安全及健康问题,对食用菌产品尤其是珍稀食用菌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由于食用菌类产品含有大量有益健康成分,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带来广阔发展空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不断涌现带来了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改进革新与提升。江苏食用菌工厂化产量不断上升,工厂化比例逐年提高,预计未来还有大幅上升的空间。技术的进步会降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成本,提高食用菌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优化食用菌出口企业“走出去”方式方法,从而给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

  菌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中国食用菌文化有着五千年历史,始终贯穿于农耕文化、历史自然文化之中。江苏多地积极发展菌菇文化,结合当地食用菌产业景观和人文历史特色,如创建灌南县新安镇蘑菇文化小镇,配套建设菌菇特色餐厅、健康体验馆、菌都公园等,打造内涵丰富的“食用菌产业文化+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不仅建设和推广了菌文化地方特色,也带动了江苏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

  “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内外循环不平衡,“走出去”水平亟待提高。当前,江苏食用菌企业“走出去”步伐仍需加快。如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超过70亿元,但受疫情不利因素影响,2020年出口额仅占全市食用菌产值的4%。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出口为干制香菇和盐渍双孢菇,而杏鲍菇、金针菇等主打品种基本没有出口;二是受当前种植品种限制,适合精深加工、创汇能力强的牛肚菌、天麻、灵芝等食用菌品种出口量几乎为零,在对接国际市场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如连云港银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鲜香菇、香菇干和菌棒出口业务,随着近年日韩国家进口门槛不断提升,公司面临出口成本不断攀升,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愈加受限。

  国际营销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江苏食用菌目前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品牌效应,国际市场竞争力还不强。食用菌出口贸易企业长期依赖订单客户,国际营销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采取B2B方式开展食用菌产品国际贸易,与国外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促进产品销售,客群过于固定而且订单量需求较为稳定,难以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面对国际市场,企业需要拓宽营销渠道、加强品牌推广等多维度调整,以此优化企业国际营销策略,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生产技术不平衡,科研创新亟待加强。江苏省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领先全国,但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品种生产技术较弱,产品更新较慢、产业链条较短、高值化利用度较低;技术、推广、管理人才队伍体系不健全与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发展后劲较弱;科研投入、技术储备不足,支撑能力偏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制约了全省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才能更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

  生产结构不平衡,全产业链发展亟待加强。一是产品结构不平衡。江苏省食用菌产品大多以鲜菇及初加工(如干制、罐藏)为主,鲜菇、干品销售约占销售量95%以上,精加工产品如功能性食品、美容制品、药用产品等占比小,产品的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创新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产业链不长。在工厂化生产和生产装备制造环节较强,在菌种研发、精深加工、衍生产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环节比较薄弱。

  推进江苏食用菌

  “走出去”的对策

  优化国内外市场结构,分散贸易风险。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应该把握机遇,在分散贸易风险同时,积极融入国际市场。首先,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重视国内市场,不断挖掘内需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活力。通过逐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生产质量标准,从而稳定食用菌产品销售最为稳定的国内终端市场。其次,出口企业需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挖掘传统出口市场新增长点,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发展好更加稳健的国际消费市场。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拓宽营销渠道,打造食用菌跨境贸易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传统外贸思维,打造食用菌电商贸易模式。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在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完善食用菌产品供应链,实现食用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信息交互,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多维度提升食用菌产品国际竞争力。食用菌产业“走出去”亟待政策扶持和引导,强化食用菌国际市场贸易交流合作,赋能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应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协同作用,提供市场信息交流平台,融合食用菌企业力量共同抵御贸易风险。

  创新产业发展要素,打造核心国际竞争力。一是持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食用菌产业“走出去”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对产业发展要素进行转型升级。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核心优势,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操作弥补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创新。着力开发食用菌产品的文化价值,借助产地的特色优势,并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和经营理念,不断丰富食用菌产品的品牌内涵,从“以量制胜”转换至“以质取胜”。三是强化质量管理,助力企业申请国际认证。四是重视专业化人才培养。食用菌工厂生产越来越向智能化、工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进食用菌产业“走出去”需要依靠专业人才,着力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食用菌菌种研发,重点支持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等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延伸外贸产业链,增添出口新动力。食用菌产品出口主要以鲜菇、菌棒、香菇干等初级产品为主,需要进一步拓宽食用菌产业链条,除采用传统的干制加工模式,着力引进并推广鲜菇腌渍、制罐、即食等精深加工技术,在国际市场上输出更多的精深加工产品。针对目前食用菌产业出口种类单一、附加值低下的现状,产业出口贸易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产品种类,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发如香菇酱、香菇罐头、香菇零食及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调整优化出口食用菌的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来源:20230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