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省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12-18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苏农市〔2024〕3号


智慧农业是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着力点。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主线,突出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普及应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到2027年,农业物质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突破,建设一批智慧农(牧、渔)场和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批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基本覆盖全域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达60%以上,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主导产业智慧化建设

1.推进粮油作物种植精准化。以县域为单位,统筹配置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物联网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建成基本覆盖全省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四情”动态监测水平。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更新力度,加快粮食生产高效智能绿色装备推广,推动无人机在喷药、施肥、巡田等方面普及应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技术装备应用,完善省市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与数字化有机融合,构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

2.加快设施种植智能化改造。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棚室改造提升,逐步实现向宜机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新建一批标准化、智慧化设施棚室,加快国产化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设施种植上集成应用,提升种植业设施生产智能化水平。以蔬菜、水稻生产大县(农场)等为重点,推动集约化种苗工厂数字化建设。运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全省设施棚室分布情况,建立设施棚室基础数据库。

3.推进畜禽养殖智慧化升级。以稳产能、提效率为重点,引导养殖场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成本可控的数字技术和装备,推进环境监控、个体识别、精准饲喂、智能巡检、产品采集、性能测定、粪污处理利用等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推进数据直联直报。以防疫病、强监管为重点,推进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兽药企业等数据共享,推动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和动物产品无纸化检疫出证,实现动物生产、运输、屠宰全链条监管。

4.提升渔业生产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聚焦水质调控、投入品投饲、病害防控、尾水治理等渔业生产关键环节,分类有序推进标准化养殖池塘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养殖,科学配备水质在线监测、智能控制、精准投喂、循环水处理、病害药残检测等智能化装备和信息系统,提升健康养殖生产效率。推动AI技术、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技术装备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沿海地区要因地制宜建设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发展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打造智慧蓝色粮仓。

5.推动农产品加工数字化。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纽带作用,结合“4+13+N”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数字化技术及相关智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生产加工车间、生产链供应链智能化改造,推动信息技术渗透产加销各领域、上下游各层面。持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实现跨界融合、产业叠加、链条延伸。

6.加强智能农机供给和智慧化应用。围绕产业发展和主体需求,打通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环节卡点,支持涉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联合研发高端智能农机、农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农机装备,提升智能农机装备供给能力。加快新研智能农机熟化定型和产业化进度,组织遴选成熟智能装备形成主推技术目录,围绕农业各产业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场景,推动新成果转化应用落地。

(二)促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7.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加强“苏农云”建设,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和农业农村业务数据等,推动农田、农地、装备、主体等“上图入库”,绘制全省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逐步统一底图和数据标准,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以“苏农云”为依托,构建省市县一体化远程指挥调度中心,提升生产指导、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8.推广农事农技服务新型供给模式。兼顾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差异化需求,以县域为单位、以规划为引领,高质量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推广等公共服务,推进农机具资产管理、作业管理和安全管理数字化建设,促进各类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覆盖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技推广、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集中育秧、粮食烘干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大范围实现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

9.推进种业管理数字化。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基因库、畜禽水产资源保种场(区)等数字化建设,支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向智能设计育种转变。完善省级智慧种业平台,为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管理、种子质量管理、生产信息调度、种子储备监管和南繁南鉴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协调推进与国家平台对接,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探索种质资源集中保存和共享利用机制,推进信息互联共享,提升育种制种数字化水平。

10.强化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监管。集成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探索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机制。依托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产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数据通道建设,不断提升各环节信息融合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切实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11.提升农业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全省统一的渔政指挥体系和执法办案系统,增强渔政执法监管能力。加强海洋渔船监管信息化建设,支持配备北斗定位导航、智能监控、防碰撞等船用终端,实现对渔船作业区域、船位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海洋渔业本质安全水平。在农机领域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农机安全监管和执法水平,预防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规范农机手依法用机。

(三)加快创新应用融合化发展

12.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建设主导产业突出、数字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体现未来方向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与不同场景相适配的集成熟化方案,重点在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国有农场等率先示范应用,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园智慧化水平,引领全域推进智慧农业。

13.强化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支撑。支持相关涉农高校、科研机构、推广单位、IT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等围绕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等主导产业开展智慧农业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鼓励涉农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作物生长调控、管控智能决策、病虫害监测预警、作物表型诊断等核心算法模型研究攻关。依托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高区等,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智慧农业创新平台,提供智力支持和成果转化服务。

14.深化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数据融合应用建设,以粮食生产监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农机精准作业等方面为重点,挖掘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辅助决策支撑能力。围绕地面物联网农情监测、农机作业数据交换与面积测算、遥感数据分析等,开展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制修订。

三、组织保障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智慧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省级侧重加强政策创设和工作统筹指导。市县结合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本地区智慧农业建设。统筹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引导厅属农业院校设置智慧农业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和实操能力培训,提升“新农人”数字技能。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活动,逐步提高农民数字素养。

关联阅读:一图读懂《关于推进全省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