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建设河蟹全产业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水域面积占全市四分之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79万亩,是全省河蟹、青虾、小龙虾、银鲫重要产区。202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1.87万吨,连续34年位居全省内陆渔业县级之首;渔业经济总产值263亿元。河蟹产业是兴化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全国每10只生态大闸蟹就有一只来自兴化,培育出“中国河蟹大王”、“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中国河蟹第一市场”。全市河蟹养殖面积63万亩、年产量达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兴化大闸蟹品牌价值以313.36亿元,位居大闸蟹品牌价值排行榜榜首,是兴化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兴化市加快推进河蟹全产业链建设,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水产种苗、养殖、加工、销售、文旅等全链条同频发力,强劲推动河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直接带动1.8万户蟹农增收,30万产业从业者致富,“小螃蟹”撬动了190亿元的“大产业”。
一是加强河蟹种业创新。引进“长江1号”、“长江2号”、“江海21号”、“诺亚1号”河蟹品种,在全市推广面积超30万亩。以河蟹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虾蟹产业研究院,同步推进“阳澄湖1号”引进推广和“兴化1号”培育工作。“兴化1号”是收集兴化蟹、长江蟹和辽蟹种质,构建种质资源库,从中筛选优质个体做选育基础群体,创制性腺发育速度快、生长速度快的早上市河蟹新品种(系),新品种(系)性腺指数提高10%以上,上市时间提前20天以上。
二是加强科研支撑合作。不断调整优化养殖模式,通过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的建设,融合设施渔业、生态修复、健康养殖,集成创新并推广虾蟹混养“兴化模式”,推广面积达16万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被列为江苏省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获批泰州市地方标准和渔业主推技术。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以科技助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获得全国考评第一名。组织实施了60多个部省级渔业科技及服务体系、标准化项目,先后获得多项部省科技奖,成立了国家级河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重要河蟹养殖区都活跃着兴化养殖能手的身影。
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蟹鳜、虾蟹、稻蟹等多种综合养殖,通过优质苗种培育、养殖结构优化、环境生态营造、增氧技术改进、水质精准调控、饲肥科学运筹、河蟹应激反应预防和控制、在线智能监控等技术集成,形成和完善了“提水、种草、投螺、稀放、调控”这一具有兴化特色的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节水技术的突破,有效提高了河蟹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全市生态养殖面积扩大到60万亩。在全市示范推广养殖尾水原位及异位修复技术,累计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8万亩,在全市布设600个水质监测点,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四是实施河蟹市场升级改造。支持配套建设兴化大闸蟹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兴化大闸蟹区域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建设安丰国蟹交易市场、永丰河蟹交易市场等12个集中交易市场和1000多个线下交易门店,全市线上线下大闸蟹年交易额突破19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5亿元。发布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的中国兴化河蟹价格指数,已成为全国河蟹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五是完善产业联结机制。加快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兴化大闸蟹产业经营体系,全市13个乡镇河蟹养殖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安丰、永丰、中堡和临城等乡镇成为“中国河蟹之乡”。全市约30多万人从事大闸蟹产业相关行业,拥有合作社476个,家庭渔业小农场585个,培植发展泰州市级以上河蟹类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23家,产业化联合体2个。
六是品牌打造持续发力。全市已培植10个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兴化大闸蟹知名品牌,“兴化大闸蟹”获得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使用权,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价“兴化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13.3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泓膏”、“亦鲜”、“板桥” 大闸蟹荣获“中国十大名蟹”;“泓膏”大闸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898年,以兴化大闸蟹为原料生产的中庄醉蟹到南洋(新加坡)参加国际物赛会获得一等奖。2006年兴化大闸蟹走进人民大会堂,2023年组织了兴化大闸蟹澳门推介会。积极打造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举行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公布“足斤足两足够肥”的品牌承诺。举办兴化大闸蟹开捕节,联合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展示兴化大闸蟹品牌,“兴化大闸蟹”总体曝光2.22亿。以文旅公司作为大闸蟹品牌打造主体,正在努力打响“德胜湖”精品大闸蟹品牌。
七是拓展河蟹精深加工。结合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了河蟹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推出蟹黄豆腐、香辣蟹、花雕蟹等一系列预制菜,形成蟹黄油、蟹黄粉、蟹黄酱等10多种深加工蟹产品,市内生产厂家达200多家、规模企业30家,年加工量4.5万吨,建成河蟹出口基地2家。安丰镇建设国蟹预制产业园由42个村合股投建,产业园占地82亩,计划总投资5.2亿元,设立暂养区、冷储区、加工区,加工区除了加工香辣蟹、花雕蟹,还对精品蟹加工预制。
八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兴化把河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放大“兴化大闸蟹”品牌效应为引擎,驱动文化旅游经济协同发展,让游客品尝到美味的同时,加深对兴化文化底蕴的了解,增强兴化旅游业的吸引力。借力电商直播、中秋国庆等节庆经济、千垛景区等网红地标引流,推动大闸蟹产业与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融合发展,增强“兴化大闸蟹”品牌曝光度,国庆假日以“品蟹赏菊”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累计接待旅客7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39.4%。通过挖掘兴化大闸蟹产业中蕴含的文化、工艺、产品等,进行文化普及、美食体验、休闲度假,推进美食与旅游一体化,衍生出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新业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千万工程”坚持以业为基,兴化市聚力做好河蟹这篇“土特产”文章,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改造高标准蟹池,构建标准化绿色养殖体系,打造兴化大闸蟹品牌;联动品蟹赏菊旅游季,携手品牌经销商,打造有影响的螃蟹品尝销售集聚区;以蟹仓、蟹驿站、国蟹预制菜产业园为载体,建设河蟹产业研究院,推动河蟹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河蟹不仅富了养殖业,兴了加工业,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