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小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近年来,常福街道始终坚持把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按照“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畅通、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的目标,集聚资源要素,实施综合治理,努力绘就全街道高标准农田的空间美图。常熟市常福街道小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是常熟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重点培育项目,项目建设规模1475亩,计划总投资1280.25万元,于2021年11月开工实施,2022年6月全面竣工。
一、基础提升,从靠天吃饭到高产稳产
常熟市常福街道小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1475亩粮田变良田。示范区内开展土地平整及灌排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共完成土地平整665亩、新建泵房1座、新建沥青路675米、砼道路2425米、砼步道159米、PVC-M管道铺设5400米,基本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林成行、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其中,零星田块被整合归并,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有效增加,亩均粮食产能提升5%-10%,项目区抗灾防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智慧农业,从经验种田到科技赋能
项目区同步配套建设智慧大田项目,以无线网络覆盖和智能化农机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自动化插秧机4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1台、植保无人机2台。通过远程系统控制,配以智能灌溉自动化,全面打造无人农场。围绕稻麦等粮食作物生产,运用高空近地遥感、智能算法、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手段,辅以无人机、物联网等设施装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智慧大脑的技物支撑场景;实时采集并自动上传地力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发生等农情信息,打通“耕、种、管、收”全程信息数据流,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生产决策体系。
三、绿色生态,从传统生产到清洁生产
项目区以绿色生态为基本原则,统筹考虑农田生态和田园景观相结合。通过利用地形高差,建设了2个生态湿地,每个生态湿地纵向断面由生态过滤塘、生态净化塘、生态景观塘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组成。各级滤池以河滩石滚水坝作为分隔,以卵石铺底,池内种植各类沉水、挺水植物。新建生态排水沟2678米,基本实现了生态沟渠全覆盖,农田退水通过生态沟渠、生态塘二级净化后排入自然河道,辅助水质监测,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另外,结合村庄环境设置农田缓冲带、农田道路景观带、生态坡面防护带。农田缓冲带位于农田边缘的前置净化沟、生态排水沟,沟底种植低矮、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的草本植物,不影响渠道的排水功能;农田道路景观带在功能上满足农田机械、农业物资运输、观光游览等活动,在形式和风格上符合当地乡土风貌为原则,道路边主要种植小乔木和裸露地植;生态坡面带位于生态净化塘,坡面种植根系发达、抗冲刷能力强、具有诱杀病虫害的香根草,亲水坡处种植带景观功能及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的草本植物。
四、成效显著,从促农增收到城乡和谐
项目区北部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勤川公司,大力发展稻米现代农业,不断强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致力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项目区南部所在的小义村归城则于2018年推动“组团式翻建”,开展“千村美居”建设。昔日的消防隐患“高发地”和环境脏乱“重灾区”现已成为常熟“千村美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一系列工程美化,培育花海、种植果林、建设开心农场、垂钓、美丽庭院、户外休闲共享空间,联动高标准农田打造休闲农业综合体。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将农宅打造成特色民宿,既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又展现了田美乡村新形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地增加了农田抗灾能力,更适应农业规模化机械生产,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要抓手。常福街道接下来将坚定不移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