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16年度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老项目区改造项目,建设面积5000亩,总投资556.0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50万元、自筹资金6.03万元。该项目于2016年5月立项批复,2017年12月通过市级验收。项目区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方针,注入科技力量,用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新升级,向水稻种植输送时代技能,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织造“粮食丰收”美好蓝图,将富饶广阔乡村种植的“金陵味稻”送至百姓餐桌上。
一、智慧型,科技范
三元农业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位于吴村桥社区及孔镇社区,基地面积约4200亩,是溧水区第一批进入“金陵味稻”的生产基地——和凤镇高标准农田,也是和凤镇连片面积比较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项目,由和凤镇种植大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陈小建和新秀陈骏“父子档”联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新建泵站、拆建农桥、衬砌渠道,完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依托吴村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水土环境资源以及完善的沟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三元农业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对地块种植进行指导、管理和维护,积极打造无人化农场,通过高清测绘机、无人植保机、农机自驾仪、农业气象站、土壤检测仪等技术装备将农业与农技相结合,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建设,基地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在耕种防收各环节,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种植户生产成本,亩均产值得到显著提高。三元农业运用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新升级,推动现代化农业不断前进,从储备农资到装备先进智能农机,从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到科技应用耕种,以智农信息系统建设运营为抓手,充分利用资源统一生产标准、农资采购,实现肥料、农药等完好统供,实现种植基地从传统农业进入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新阶段。
二、生态型,可持续
坚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守护“米袋子”安全,保障“米袋子”持续供应。作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面推行水稻绿色生产方式,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暗藏稻田,稻田边种植香根草,安装性诱剂诱捕器吸引害虫,减少田间虫害;增加水稻周边显花植物(如芝麻、大豆等)种植,吸引和培育害虫天敌,保持生态平衡。通过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全程减少二化螟、卷叶虫防治药剂200毫升以上,化学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100%。运用水稻测深施肥技术促进水稻生育、增强抗性、减轻水质污染;运用水稻生物降解膜机插一体化技术精细整地、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实现水稻增产。项目区内随机测产种植的“南粳46”品种,估测实产650公斤以上,实现了高产高效。同时,利用种植油菜做到种地和养地相结合,增强土壤肥力,逐步形成绿色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三元农业产出的大米也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三、融合型,促发展
科技的红线牵起的不仅是高质量农产品的供与求,更是共筑了一方互助的桥梁。立足农业,不止农业,从融合中求发展,通过纵深发展拓展农业市场,看到农业的无限潜力。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道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有效推进了项目区内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社会资本竞相注入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区群众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就地务工就业、利润分红等增加经济收入。三元农业更以2023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战略为指导,科技创新为支撑、旅游创意为特色,集聚先进农业科技和设备,打造三元农业集现代农业加工示范、农业科技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创意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特色农旅综合体,绘就了和凤镇“金陵味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