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生态农田样板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2022年度泰州市靖江市生祠镇东进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4-02-28 浏览次数: 128
字号:

靖江市生祠镇东进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新、老江平路两侧,属长江冲积平原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改造前区内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76%,田间工程配套率42%,渠系水利用系数0.62,目前作物以稻麦为主。

2022年,靖江市在生祠镇东进、三圩、新丰、新跃4个村建设1.26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建设灌溉站64座,衬砌渠道31.244公里,机耕便桥211座,过路涵管136座,桥梁3座,涵洞18座,机耕路22.232公里,并试点建设600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项目于2023年3月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

生祠镇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包含生态路、生态步道、生态渠、生态浮床工程,低压管灌工程(包括河水灌溉和有机肥水灌溉)、农业数字化工程等主要功能区域。

一、创新灌排体系,实现生态环保

该项目利用了北侧现有的牛奶牧场,打造了水肥一体化的低压管灌系统,将奶牛牧场发酵处理好的肥水替代化肥通过一体化低压管灌系统输送至田间,实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以农牧结合的方式推动农田灌溉生态环保;生态渠、生态浮床工程的配备将加强农田尾水处理,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二、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推进高效生产方式

项目引入了农业数字化系统,整合了智能灌溉、农情测报、耕地质量监测和智慧农业云平台等功能,通过无线传感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手段,动态掌握田块的土壤墒情、养分、气象、虫情、植物生长等情况,并将收集上来的有效数据上传到后台管理平台,与园区管委会农业智慧化管理系统连接,方便种粮户实施监测、科学开展农业生产。

三、探索治理新模式,加强农村综合发展

靖江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高标准农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打造精品农旅路线,放大乡村品牌价值

项目区将红色科普、素质拓展、文化科普、休闲观光相互串联,挖掘文旅价值,以“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稻田观景平台”“墙体丰收彩绘”等10个特色景观节点为重点,打造丽园—芋头观光带—香沙芋科技集成示范基地—三圩高标准农田的精品农旅路线,呈现园区农业创新亮点与品质俱佳的时令好物,让人民群众一起分享丰收喜悦,体验新时代乡村振兴成就。

生祠镇1.2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有力促进了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增收水稻 89.84 万公斤,小麦 28.2 万公斤,增加农民纯收入总额 417.22 万元,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在靖江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