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江苏省南通市龙洋河豚养殖基地案例

2024-03-05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一、需求与目标

南通市属于东部沿海城市,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南通市以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物联网技术在渔业生产中应用,大力推动渔业生产转型升级。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以水产智慧养殖为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支撑地位,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将珍稀水产品数字化生产及高效管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创新性编制一体化渔业系统软件,构建能自主学习、自主优化的水产精准养殖标准模型。同时,加强系统开发应用,简化现代渔业科研、生产及管理过程,实现大幅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让渔业生产迈向智能化,提升现代渔业的公共服务水平。

点击播放视频

二、做法与技术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豚鱼分会会长单位、中国水产品流通和加工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长江特色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中洋集团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珍稀鱼类物种保护与综合开发。公司在产业化经营上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以水产品最苛刻的“零毒素、零污染、零药残”为质量标准,从种鱼、鱼苗的源头控制,到水质水源的环境控制,再到饲料营养的原料和配方控制,还有养殖全过程的工艺标准控制,规范养殖过程,借助产品数据库建立,实现产品全周期、全过程质量追溯,同时与投入品质量数据、与产品深加工数据对接,实现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公司一直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管理夯实现代渔业发展根基。2017年,中洋集团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承担国家农业部首次推出数字农业试点建设项目计划的企业,率先将数字化在渔业领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主要做法如下:

(1)软件系统建设

河豚养殖智能化系统。采取多层架构的设计思路,分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存储与服务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各层之间相对独立,以接口形式进行数据交互和通讯,大大降低耦合度。系统具体包括在线监测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保障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四个子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是项目现场数据采集与控制层,侧重直接从现场采集数据,并按生产规程对相关事件产生响应。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构建在在线监测系统之上,更多地从安全、经济运行的层面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综合管理保障系统侧重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鱼病远程诊断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公共服务系统作为系统运行及对外的信息支撑。各个层次的设计符合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

数据监控平台

(2)生产技术创新

创新性设计开发了高度集成化的渔业生产管理软件,构建能自主学习、自主优化的水产精准养殖标准模型。项目整合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中,传感器与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中的控制设备联动,实现投饵、用药、增氧、水环境整治精准控制。加强数据积累,开展水产养殖大数据分析,在3~5个周期养殖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型。

水质管理

在新品种培育、高效环保饲料研制、生态养殖系统构建、病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选育了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 新品种、研制了高效环保膨化饲料配方、构建了暗纹东方鲀生态养殖系统、建立暗纹东方鲀生态化防病治病的预案、改造了投饵设备实现投饵机根据养殖模型进行精准投喂。

三、经验与成效

(1)经济效益

简化现代渔业科研、生产及管理过程,大量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建成水产养殖物联网管理中心,汇聚展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基础数据采集工作量大、实时性弱、准确性差等问题。渔业生产中所有设备均可远程自动控制,大量减少巡塘、投饵、翻池转池等日常生产管理工作量,大幅降低渔业生产中工作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建设新型生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14.04万㎡,以公司主导产品暗纹东方鲀为例测算,年新增养殖量400万尾以上,养殖周期缩短22%,较普通工厂化养殖设施年养殖存池量提升80%以上,产量提升1倍,年新增产值8400万元,新增利润总额2150万元。

(2)社会效益

提升现代渔业生产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多年的数据累积,建立了水产养殖过程数据库和鱼病防治数据库,可向公众开放,为所有养殖主体提供高效精准的社会化服务。此外,系统还可根据区域性的气象条件,为公众开展疫病、疫情、灾情预警服务。

(3)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实现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3%,节约电源35%,鱼病发生率降低68%,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

来源:互联网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