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16号建议的答复
杨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江苏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主食加工、预制食品、功能食品等新型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发力点,也成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延长拓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我省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5800家,好得睐、味知香、荷仙集团、雨润食品等企业入围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
一、增强预制菜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江苏是粮食、畜禽、水产和蔬菜生产大省。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达759.5亿斤,肉蛋奶产量达到638万吨,水产品产量保持在480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超过2300万亩、总产超5900万吨;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2家、面积1345万亩,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122个、面积3131万亩,绿色食品企业3289家、产品7111个,数量规模全国第一,有机农产品企业149家、产品27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38%。
二、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预制菜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三、拓展预制菜消费市场。传承弘扬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锡常风味、徐海风味等江苏菜点餐饮文化,加强江苏预制菜品牌宣传推广,提升“苏字号”预制菜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吸引力。大力推动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鱼米之乡、苏食生活”江苏精品预制菜形象,形成江苏预制菜品牌矩阵。参与举办央视首届全国预制菜争霸赛,我省32家企业在总决赛上获奖。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预制菜生产原料供需对接、预制菜产品产销衔接等活动,加强预制菜科普教育,让消费者了解预制菜。
四、支持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南京国家农高区和农创中心、1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6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载体平台,推动预制菜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兴化经开区的健康食品产业园成功招引上海东锦集团、华宝集团、拉面说、何勇集团等一批食品行业企业入驻。泰兴农产品加工园区先后入驻十多家主食加工企业,打造“鲜食之都”。扬州食品产业园深挖淮扬特色美食,鼓励园区企业开发更多的预制菜产品。
五、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强化产学研合作,组织预制菜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省农科院、省餐饮行业协会等推动预制菜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成立省预制菜产业创新联盟,集中攻关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共性关键技术,在标准建立、产品研发、风味提升、技术突破、模式升级上发挥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部门职责,下一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预制菜原料基地建设。发挥江苏农产品种类丰富、名优产品多、地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消费需求,保障预制菜绿色原料供应。
二是大力培育预制菜企业。培育一批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的“链主”型核心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预制菜产业。开展预制菜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完善省级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领航型”预制菜龙头企业、一批“单项菜品冠军”企业。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搭建预制菜宣传推介和市场推广平台,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冷藏仓储、分拣配送体系,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产品协作配套、品牌共建共有,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