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15号建议的答复

2024-06-24 浏览次数: 408
字号:

张玉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准确界定‘预制菜’的术语定义,给预制菜产业以健康发展舆论空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预制菜是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目前,我省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5800家,好得睐、味知香、荷仙集团、雨润食品等企业入围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

一是推动预制菜产业提质增效。去年,我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调度预制菜企业发展情况,建立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研究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近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积极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预制菜原料基地建设。江苏是粮食、畜禽、水产和蔬菜生产大省。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达759.5亿斤,肉蛋奶产量达到638万吨,水产品产量保持在480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超过2300万亩、总产超5900万吨;累计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2个、县1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2家、面积1345万亩,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122个、面积3131万亩,绿色食品企业3289家、产品7111个,数量规模全国第一,有机农产品企业149家、产品27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38%。

三是打造预制菜产业品牌。大力推动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鱼米之乡、苏食生活”江苏精品预制菜形象,形成江苏预制菜品牌矩阵。传承弘扬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锡常风味、徐海风味等江苏菜点餐饮文化,加强江苏预制菜品牌宣传推广,提升“苏字号”预制菜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吸引力。参与举办央视首届全国预制菜争霸赛,我省32家企业在总决赛上获奖。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预制菜生产原料供需对接、预制菜产品产销衔接等活动,加强预制菜科普教育,让消费者了解预制菜。

四是加快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南京国家农高区和农创中心、1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6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载体平台,推动预制菜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泰兴农产品加工园区先后入驻10多家主食加工企业,扬州食品产业园深挖淮扬特色美食,鼓励园区企业开发更多的预制菜产品,兴化经开区的健康食品产业园成功招引上海东锦集团、华宝集团、拉面说、何勇集团等食品行业企业入驻。

五是构建预制菜科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强化产学研合作,组织预制菜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省农科院、省餐饮行业协会等推动预制菜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成立预制菜产业创新联盟,集中攻关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共性关键技术,在标准建立、产品研发、风味提升、技术突破、模式升级上发挥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部门职责,下一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发挥江苏农产品种类丰富、名优产品多、地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消费需求,切实增强预制菜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预制菜产业,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区,支持打造涵盖研发、生产加工、冷链仓储、流通营销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产业链。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2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