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088号建议的答复

2024-06-25 浏览次数: 445
字号:

朱菊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休闲旅游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开展“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举办省乡村旅游节等,加快农文旅体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8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60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4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有33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有力推动了全省休闲旅游农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游客接待量达4.1亿人次,综合收入1077.8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8.8%。

一、持续强化政策支持。指导各地在编制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求,深挖乡村资源禀赋和多元价值,合理安排乡村旅游相关设施和用地布局,鼓励优先盘活利用存量用地保障乡村旅游用地需求,允许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旅游新增用地加强规划引领、用地保障。出台《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工作细则》(苏自然资发〔2021〕258号),将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及配套设施纳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范畴。指导各地统筹年度新增用地计划,按照不低于省下达新增用地计划的5%规模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鼓励各类用地复合利用,用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指导各地综合采取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入股联营或租赁等多种方式,向各类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依法依规灵活供应土地。连续四年在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中,每年安排18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宣传推介。安排文旅专项资金1800万元扶持20个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发展基金对33个乡村旅游项目予以纾困贴息支持,安排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奖补资金每家30万元、重点镇每家50万元,推出“乡旅E贷”专项信贷产品,向各类乡旅产业客户发放贷款390多亿元。各地创新落实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用地保障等政策,加强财政相关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和联动使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多渠道推动银企对接,提高休闲农业融资便利性。

二、持续创新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稻麦粮油、水产畜禽、花茶果菜等产业资源和江河湖海、森林草地、滩涂湿地、丘陵岗地等自然资源,将农业产业和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田园文化艺术、旅游风景廊道、乡村休闲运动、乡村主题研学、村跑、村BA等乡村休闲新业态。积极引导各经营主体发展“休闲农业+”业态模式,丰富休闲体验内涵,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科教、体育、健康等产业创新融合,先后建设了500个主题创意农园、100个农耕实践基地、100个康美基地、120个乡村休闲运动基地等休闲农业“一园三基地”,推介了10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道江苏省乡土地标菜,100个“苏韵乡情 百优乡产”,有效吸引游客消费体验,促进休闲农业业态多元、模式创新、提质增效。坚持文化赋能,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将文化艺术融入旅游活动,将民俗风情融入旅游品牌策划,将文化遗产融入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通过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旅融合产品带热乡村旅游。围绕推进乡村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推出洞庭山碧螺春体验之旅等20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在盐城沙庄古镇建设线下“淮剧小镇”,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玄妙情趣。

三、持续开展休闲旅游农业宣传推介。每年举办“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举办省乡村旅游节,宣传推介各地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品牌农特产品和乡村特色美食,引导各地游客到乡村去休闲旅游消费。积极培育建设“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公用品牌,开发休闲农业文创产品和精品休宿、经典线路、乡土美食等创意产品,培育“苏韵乡情”之“乡产”“乡游”“乡食”“乡宿”子品牌。积极搭建“苏韵乡情”抖音号、微信号和“乡村振兴看江苏”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将乡村旅游纳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广体系,策划“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吸引更多游客来江苏体验乡风乡韵乡愁。围绕“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四季主题,组织参加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四季)推介活动,今年春季全省有4条线路17个景点获农业农村部集中推介、数量全国最多。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第15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现场推介全省13条春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启动“苏韵乡情 百味乡食”推介,用“乡土味道”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全年将举办800多项乡村特色文旅活动,展现各地四季不同的乡村风貌、风物、风俗、风情和风味。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梳理各地文旅资源特色,有针对性地指导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使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乡土传统文化融合相得益彰。指导各地用好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支持政策,做好休闲农业用地保障,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二是提档升级,创新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方式。围绕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不断提升“一园三基地”品质内涵,丰富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产品供给,创新休闲旅游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快推动休闲旅游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做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推广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成效,突出村镇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持续打造“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和“水韵江苏 美好乡村”文旅品牌,不断扩大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12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