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130号提案的答复 |
||
|
||
B 公开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130号提案的答复 常本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学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苏是农区畜牧业重要省份,畜牧生产以生猪、家禽为主。近年来,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主动适应水污染环境治理和禁养关闭等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全力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环,畜牧业总体呈现减量提质、业态趋优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省出栏生猪2806万头、家禽6.6亿只,猪肉产量214万吨,禽肉产量110万吨,禽蛋产量183万吨,牛奶产量59.9万吨,建成泰兴生猪等37个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主导产业和邳州肉兔等11个产值超2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为保障城乡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绿色发展。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原则、方向、路径以及关键措施,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2016年底,省委、省政府组织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将畜禽养殖污染列为“六治”内容之一。经过一年的专项行动,截止2017年底,全省累计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0372家,畜禽养殖基本从环境敏感区域退出;累计治理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12491家,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74.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各地自加压力,加大对小散养殖户的治理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我委积极统筹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印发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和畜禽养殖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调整优化养殖布局,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和主要涉牧县(市、区)全部完成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制定。由点及面加快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2017年全省创建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07家、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5家,累计分别达到2281家和176家。大丰、东海被认定为第一批部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泗阳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县。组织泰兴、射阳、东海、灌云、如东5个县实施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我省在养殖污染治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正如提案所说,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治理工作堵有余而疏不足。部分地方重关停轻治理,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以关代治,对畜产品保供、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受限。全省实有耕地数与基本农田几乎接近,关闭搬迁后再发展遇到土地政策的严重制约,畜禽向非禁养区转移拓展缺乏空间。 为科学有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7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明确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以粪污综合利用为主要方向的治理思路在我省全面确立。2018年1月2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全省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下一步,我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借鉴吸收您的良好建议,与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落实,宜养则养,宜减则减。根据资源禀赋,实行以地定畜,严控单位面积土地畜禽承载量,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县合理调减养殖总量。太湖、淮河、通榆河等重要水体周边和苏中水网密集地区,严格控制养殖总量;丘陵山区、东部沿海滩涂等地区,适度拓展高标准畜禽养殖示范区;苏南地区稳定畜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提高保供能力。 二、推广生态健康养殖。通过“改、扩、转、提”,引导小散养殖户有序退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型一体化企业落户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地区集约发展。支持规模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改进养殖工艺,提升设施装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加强目标考核、强化技术指导、完善政策扶持,促进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场创建联动,每年服务指导3000家规模场应用生态健康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200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一批农业农村部现代化示范牧场。 三、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指导规模养殖场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配套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推进小散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社会化处理体系建设。持续聚力“双节”技术推广,创新集成一批以节水减排、节本增效为核心的重大技术,总结推广一批畜牧业结构调整典型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继续推动农业、环保、国土三部门对规模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检查认定,到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0%。 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肥料化、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2018-2019年集中力量整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此基础上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建立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网络,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机制,到2019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任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对我省剩下的17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现全覆盖;加大省级扶持力度,整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奖补资金和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资金,每年约3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督促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资金,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粪污处理能力。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利用两年时间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此外,我委还将加大有机肥生产和推广扶持力度,完善农机补贴目录,对符合规定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予以补贴;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对沼气发电上网、生物天然气入网、用地用电等政策扶持,为畜牧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围绕生态健康养殖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组织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创新一批先进实用的标准化养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集成一批控源减排、清洁生产、粪污综合利用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示范推广一批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示范创建为引领,结合挂县强农富民、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育先进典型,树立示范标杆,促进养殖场户提档升级,着力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 感谢您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15日 联 系 人 姓 名:杨 瑛 联 系 电 话:025-86263919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