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93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
||
|
||
苏农提复〔2019〕70号 签发人:黄非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研究,现对曹丽虹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江苏地理标志产业协会,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委员时参考: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我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快速增长,新增绿色食品927个、有机农产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目前我省已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67个。 一是知名度不断提高。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射阳大米、高邮鸭蛋、南京盐水鸭等5个品牌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洞庭山碧螺春荣获“中国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盱眙县盱眙小龙虾、邳州市邳州银杏、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东台市东台西瓜、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螃蟹、海门市海门山羊等成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认定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涉及领域广泛,产业链相对齐全,品类众多,基本涵盖了稻麦、果蔬、畜禽蛋奶等初级农产品,溧阳白茶、灌南食用菌、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粮油果蔬等精深加工产品。 三是规模效益显著提升。全省地理标志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面积超过600万亩。全省绿色食品有效企业1096家,产品2438个;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75家,产品124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综合效益普遍提升20%以上,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曹丽虹等委员所提意见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统筹规划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发展。鼓励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制定本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坚持扶强扶优,选择有一定资源优势、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地理标志产业,先行统筹规划、先行实现突破,切实让群众通过销售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得到实惠、实现增产增收。 二、加快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培育。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推动、部门协作、规范运作”的方式,深挖资源潜力,发挥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或公益性集体商标,并引导鼓励大型营销企业率先使用地理标志,扩大品牌强农影响力,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引导各地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 “一村一品”,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行业组织等,积极创建、培育、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三、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一是严把准入关。严格执行部颁标准,规范现场核查、集中评审、抽样检查等工作,实施重点产品抽查制。二是加强证后监管。通过企业年检、监督抽检、标志监察等措施,加大产品抽查力度,组织重点产品专项检查。三是开展追溯管理。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实现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四是健全淘汰退出机制。发现产品生产、管理、质量、环境等条件达不到原有标准,将及时淘汰出局,确保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质量。 四、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挖掘、培育、登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有一定资源优势、产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农产品,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规范使用管理,通过地理标志产品包装上市,实现品牌销售。省绿色食品协会专门设有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委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重点围绕“提升产业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生产和品质控制技术集成推广,加大市场营销推介力度。 五、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力度。组织参加中国农交会、中国茶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做优做精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江苏馆等,鼓励各地推介当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店”,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引导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利用知名电商平台营销,支持大型电商平台建设地方特产馆,引导更多农业主体入驻开设专卖店、旗舰店,营销品牌农产品。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电商服务,继续开展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新农人”。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5月27日 联系人姓名:戴锡联 联系电话:025-86263257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来源:厅市场与信息化处
|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