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30号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
第30号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9年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六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扬麦30、金丰麦1号、江丰麦1号、农麦156、瑞华麦596、扬江麦586、隆麦39、保麦158、淮麦47、瑞华麦506、佳源麦1号等11个小麦新品种。经农业部公示,无异议,现予公告。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依法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
附件:江苏省第六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12月17日
附件:
江苏省第六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
1、扬麦30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1
品种名称:扬麦30
申 请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09纹1009/扬麦18,参试名称“扬12-145”
特征特性: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株型松散,穗层整齐,耐肥抗倒性一般。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9.2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0.5天。株高82.9厘米,每亩有效穗29.9万,每穗43粒,千粒重39.4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严重度1.43、2.2;自然发病鉴定抗赤霉病,2018年病情指数0.46),高感白粉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黄花叶病,高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0g/L、800g/L,蛋白质(干基)14.05%、13.86%,湿面筋30.0%、29.1%,吸水率51.5%、55.2%,稳定时间3.5分钟、4.3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60E.U.、258E.U.,拉伸面积43cm2、63cm2,硬度指数51.5、55.2。
产量表现:2015-2016、2017-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75.95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57%。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87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8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2-14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2、金丰麦1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2
品种名称:金丰麦1号
申 请 者: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小簇麦/扬麦158 //意大利(引5),参试名称“金丰15-6”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小麦品种,成熟期比对照扬麦20早2天。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分蘖力中等。株型半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199.9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2天。株高78.2厘米,每亩有效穗32.9万,每穗36粒,千粒重44.7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抗赤霉病,严重度1.5、1.1;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1、3.57),高感纹枯病、白粉病,中感叶锈病,高抗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18g/L、792g/L,粗蛋白(干基)16.61%、15.69%,湿面筋35.1% 、32.5%,吸水率67.8%、64.5%,稳定时间9.5min、4.5min,最大拉伸阻力491E.U.、304E.U.,拉伸面积108cm2、80cm2,硬度指数66.7、62.1。2017年检测结果达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6.4公斤,较对照扬麦20增产4.64%,两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9公斤,较对照扬麦20增产4.6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3、江丰麦1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3
品种名称:江丰麦1号
申 请 者: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盐城江星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6/宁麦14,参试名称“丰麦1号”
特征特性:属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半紧凑,穗层较整齐,抗倒性较好,后期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半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2.3天,比对照扬麦20晚熟0.4天。株高83.8厘米,每亩有效穗30.9万,每穗41粒,千粒重41.0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67、1.5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4、4.76),高感白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黄花叶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12g/L、786g/L,蛋白质(干基)13.46%、14.91%,湿面筋27.7%、30.0%,吸水率55.4%、55.4%,稳定时间7.0min、3.0min,最大拉伸阻力427E.U.、296E.U.,拉伸面积83cm2、70cm2,硬度指数55.3、51.3。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3.0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91%。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82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2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适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5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70%,拔节孕穗肥占30%-40%。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4、农麦15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4
品种名称:农麦156
申 请 者: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辐麦4号/扬麦16,参试名称“农麦156”
特征特性: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拔节起身较迟,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卵圆形,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2.4天,比对照扬麦20晚熟0.5天。株高83.9厘米,每亩有效穗31.4万,每穗38粒,千粒重43.3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2、1.32;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4.0、1.95),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感黄花叶病,高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13g/L、781g/L,蛋白质(干基)14.51%、15.50%,湿面筋31.0%、31.8%,吸水率65.6%、64.0%,稳定时间3.7min、3.2min,最大拉伸阻力270E.U.、235E.U.,拉伸面积54cm2、59cm2,硬度指数69.8、66.4。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4.45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22%。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96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36%。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种植密度。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中低产田适当增加播量。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5%、拔节孕穗肥占35%,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病虫草害防治。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做好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防治工作。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5、瑞华麦59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5
品种名称:瑞华麦596
申 请 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镇麦10号/扬麦20,参试名称“瑞华596”
特征特性: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中等,抗寒性较好。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拔节起身早,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0.1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2.3天。株高78.5厘米,每亩有效穗31.8万,每穗36粒,千粒重45.1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65、2.3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4、3.17),高感白粉病、纹枯病,中抗黄花叶病、叶锈病,高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8g/L、806g/L,蛋白质(干基)15.68%、15.52%,湿面筋34.8%、31.5%,吸水率67.2%、67.1%,稳定时间9.8min、3.7min,最大拉伸阻力512E.U.、271E.U.,拉伸面积108cm2、71cm2,硬度指数66.8、62.2。2017年检测结果达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76.10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0.04%。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27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7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叶病毒田块种植。
6、扬江麦58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6
品种名称:扬江麦586
申 请 者: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大学
品种来源:生选3号变异株系选,参试名称“扬江麦580”
特征特性: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株型较松散,分蘖力及成穗数中等。长芒、白壳、红粒,穗纺锤形,籽粒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9.1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1.3天。平均株高77.4厘米。每亩有效穗33.1万,每穗39粒,千粒重40.8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5、2.5;自然发病鉴定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6、0.0),高感条锈病、叶锈病,感纹枯病,中抗黄花叶病,抗白粉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4g/L、814g/L,蛋白质(干基)14.1%、13.7%,湿面筋32.0%、33.8%,吸水率64.1%、63.3%,稳定时间4.6min、3.3min,最大拉伸阻力182E.U.、186E.U.,拉伸面积51cm2、46cm2,硬度指数62.4、63.0。
产量表现:2017-2019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92.54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25%。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90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5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7、隆麦39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7
品种名称:隆麦39
申 请 者:江苏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麦9号/扬辐麦5号F1辐照,参试名称“隆麦39”
特征特性: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中等,抗寒性较好。株型松散,穗层较整齐,抗倒性较好,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1.3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1.1天。株高83.6厘米,每亩有效穗31.8万,每穗41粒,千粒重41.9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0、1.9;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2、4.94),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中抗条锈病,抗黄花叶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0g/L、794g/L,蛋白质(干基)13.94%、14.34%,湿面筋29.2%、28.1%,吸水率54.0%、56.1%,稳定时间7.4min、5.4min,最大拉伸阻力680E.U.、335E.U.,拉伸面积128cm2、86cm2,硬度指数50.8、50.9。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95.89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19%。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79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3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11月10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8、保麦158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8
品种名称:保麦158
申 请 者:江苏保丰集团公司
育 种 者:江苏保丰集团公司
品种来源:保丰048/徐麦7086,参试名称“保丰158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青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好。拔节起身较早,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圆形,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9.4天,比对照淮麦20早熟0.5天。株高78厘米,每亩有效穗39.9万,每穗35粒,千粒重44.0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感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感赤霉病,严重度3.74、2.86;自然发病鉴定感赤霉病,病情指数13.4、40.4),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中抗条锈病,抗黄花叶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16g/L、810g/L,蛋白质(干基)14.89%、15.18%,湿面筋26.6%、29.9%,吸水率53.3%、56.8%,稳定时间12.6min、5.3min,最大拉伸阻力666E.U.、281E.U.,拉伸面积102cm2、66cm2,硬度指数52.8、47.8。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61.29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20%。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56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7.2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25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9、淮麦47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09
品种名称:淮麦47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品种来源:太谷核不育基因组建的冬春性小麦轮回群体,参试名称“淮核15173”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松紧适宜,穗层整齐,穗大穗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0.2天,成熟期与对照淮麦20相当。株高87.4厘米,每亩有效穗39.9万,每穗34粒,千粒重43.0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感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感赤霉病,严重度3.95、3.75;自然发病鉴定感赤霉病,病情指数6.6、33.0),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中感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21g/L、810g/L,蛋白质(干基)14.70%、14.99%,湿面筋31.6%、31.6%,吸水率62.5%、65.2%,稳定时间9.4min、4.5min,最大拉伸阻力544E.U.、232E.U.,拉伸面积95cm2、51cm2,硬度指数68.7、65.2。2017年检测结果达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9.93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2.16%。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18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4.3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20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50%,拔节孕穗肥占5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10、瑞华麦50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10
品种名称:瑞华麦506
申 请 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明麦2号/矮抗58,参试名称“瑞友150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拔节起身中等,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圆形,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0.0天,成熟期与对照淮麦20相当。株高83.5厘米,每亩有效穗41.8万,每穗34粒,千粒重42.3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感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感赤霉病,严重度3.84、3.27;自然发病鉴定中感赤霉病,病情指数7.0、12.8),高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抗叶锈病,高抗条锈病、黄花叶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芽。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38g/L、817g/L,蛋白质(干基)14.93%、16.20%,湿面筋31.7%、33.4%,吸水率60.1%、60.7%,稳定时间17.9min、13.7min,最大拉伸阻力474E.U.、486E.U.,拉伸面积77cm2、90cm2,硬度指数64.1、60.0。2018年检测结果达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4.91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3.10%。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67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5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25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11、佳源麦1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90011
品种名称:佳源麦1号
申 请 者:淮安银宇经济作物研究种中心
育 种 者:淮安银宇经济作物研究种中心
品种来源:苏麦3号//淮麦21/宁麦13,参试名称“康F”
特征特性:属偏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数中等,抗寒性一般。株型较松散,叶色淡绿。穗层较整齐,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黄绿色、小穗排列稀,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较好。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9.4天,比对照淮麦20晚熟1.2天。株高84.0厘米,每亩有穗数39.5万,每穗36粒,千粒重38.0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单花滴注鉴定抗赤霉病,严重度1.35、1.26;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3、5.47),高感白粉病、叶锈病,感纹枯病,抗黄花叶病,高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25g/L、824g/L,蛋质(干基)15.61%、15.01%,湿面筋29.7%、31.9%,吸水率54.3%、55.0%,稳定时间3.3min、3.6min,最大拉伸阻力433E.U.、195E.U.,拉伸面积87cm2、53cm2,硬度指数46.1、52.1。
产量表现:2016-201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1.34公斤,比对照淮麦20减产7.19%。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20公斤,比对照淮麦20减产0.2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11月5日。2、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推迟播种或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