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八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的答复
苏农提复〔2020〕106号
浏览人数: 453 2020-09-08

A

(公开)

苏农提复〔2019〕106号                      签发人:唐明珍 

民建江苏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我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直将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点推进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及土地流转等政策的不断推进,我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快速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应用了射阳联耕联种、睢宁农田托管、宿迁家庭农场集群、太仓合作农场、昆山大户规模经营、姜堰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等多种生产组织经营形式,为全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扶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近年来,我省坚持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提出100-300亩的适度规模“江苏标准”,引导各地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明确地方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建立农村土地规模流转补贴制度,支持各地对参与土地规模流转的主体进行补助。全面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流转定价机制,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普惠金融服务,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截止2018年底,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3160万亩,流转比例达60%。

    (二)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省高度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争取安排并整合资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2019年修编了《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9-2022年)》,明确优先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全省每年都扶持新增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达到65%。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功能区的倾斜,共安排69个县(市、区)的34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任务量250.58万亩,总投资约47亿元。

    (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2019年联合相关厅局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协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质发展实施方案》,加大对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扶持支持力度。组织溧水区、沛县、金坛区、金湖县、东台市等5个县开展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试点县合计达到10个,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476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244家,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达到8671家;家庭农场数量超过5万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91家。

    (四)着力推进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省里大力推进优质稻米等粮食产业化,专门印发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味稻小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平台,打造了一批推广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和保优栽培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大力开展“江苏好大米”品鉴评选,筛选发布了一批优质稻米产品和品牌。全省各地围绕推进粮食产业化,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经验。如南京市组建了由南粮集团牵头的南京地产优良食味稻米产业联盟和南京稻米产业协会,制定了南京优良食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核心生产基地1万亩;江阴市每年举办“江阴好大米”评比,鼓励100亩以上经营主体参加,切实加强宣传推介,打造“江阴好米”区域公用品牌;苏州市对全市水稻实施统一供种补贴政策,市县两级给予每亩补贴12元,降低购种成本、优化品种布局,为优质稻米产业化提供支撑。

    下一步,我厅将针对种粮大户等粮食规模经营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结合贵委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创新思路,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快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步伐。重点是在做好土地政策保障、资金扶持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三个提高”。一是以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粮食生产和灾害应对能力。集聚综合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水利配套等项目,实现土地平整、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生产保障同步推进。按照“田成方、路联网、渠配套”的标准,高标准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二是以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科学种粮水平。建设好480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25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切实加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良种引进、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农业信息发布、农资农具供给、收获、烘干、仓储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持。三是以产销衔接服务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引导种粮大户更新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其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卖低端产品向卖高端产品转变、卖普通产品向卖品牌产品转变,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水稻+”,推广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和种养一体、粮经复合等绿色高效技术;积极发展粮食精加工、深加工,打造优粮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大力拓展粮食生产功能性,发展粮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促进粮食与三产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增产增收和绿色发展。

    非常感谢贵委对我省农业发展的关心和对我厅工作的支持,希望能继续关注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日

    联系人:佘义斌

    联系电话:025-86263620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来源:厅种植业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