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农历九月廿四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545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人数: 398 2021-06-28

索   引   号: 014000423/2021-00076 分          类: 建议提案答复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成 文 日 期: 2021-06-15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545号提案的答复 主   题   词:
文          号:
内 容 概 述: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545号提案的答复
时          效: 有效

奚爱国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种业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稳中有进,势头良好,成效明显。

一是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等意见,相继设立商业化育种能力建设和农业重大品种创制攻关等种业专项,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种子安全监管服务等专项工作资金扶持力度。实施杂交制种政策性保险,出台“绿色通道”等差别化扶持政策,创设省级种业投资基金等, 种业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千亿元级现代种业产业规划、目标正式印发,并列为《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内容之一进行重点打造,纳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考核。修订实施新《江苏省种子条例》,其中对种业扶持措施予以明确,种业扶持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健全。

二是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明显增强。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先后经历三次大规模的种质资源征集,江苏地方品种资源基本得到收集保护。2016年江苏省启动 “第三次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全省60个县(市、区)进行资源普查,17个资源丰富的县(市、区)进行资源调查,收集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2957份,抢救保护了“黄金小玉米”“牛角扁蚕豆”“地龙白慈姑”“溧阳花红”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种资源。2009年,在多部门联合推动下,我省建成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平台,系统开展种质资源整理整合,构建4大类78个动植物种质评价数据库,提供农业种质资源信息6.8万份。截止目前,累计向3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

三是积极开展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利用研究。“十三五”期间,各资源保存单位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精准鉴定评价,筛选出抗条纹叶枯病水稻种质“静系46”、优良食味水稻资源“关东194”、抗白粉病小麦资源“Tabasco”、抗豆象绿豆资源“V2709”、低多酚氧化酶小麦资源“IDO-580”等抗病、优质、特色资源784份;发掘出抗白粉新基因Pm48等控制重要性状的新基因/QTL 123个;利用多样化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中的优异资源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高光效、优良食味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78份,“关东194”、“苏麦3号”、“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资源在科技创新和育种中发挥作用。

四是品种创新成绩斐然。“十三五”以来,全省共选育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01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88个。其中育成水稻新品种120个,产量水平稳中有升,品质稳步提升,南粳5718、南粳3908、宁粳8号、金香玉1号等系列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不断育成、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稻瘟病、纹枯病等抗性遗传机理和多抗种质资源筛选与创制取得显著成效,育成绿色品种13个;育成赤霉病中抗以上品种有15个,占全国抗赤品种总数的88%;多用途油菜品种取得重大进展,创制了非转基因抗ALS类除草剂的油菜种质资源;育成鲜食糯玉米品种17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色园艺和经济作物品种选育取得较大突破,选育茶叶新品系7个、西瓜新品种32个、甜瓜新品种21个、菊花等花卉新品种41个,鲜食玉米、辣椒、小白菜等蔬菜以及花卉苗木种子种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五是壮大培育优势市场主体。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国家和省种业基金、其它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改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不规范和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全省持证种子企业数量下降三分之二。引导科企深化合作,推动科企建立利益联结合作机制,加快种业育种创新资源、人才、技术向企业聚集;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设立省级品种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研究机构,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离,全省15家科研教学单位与所办种业企业实现“科企分离”,引导脱钩企业改制重组,释放发展活力。全覆盖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种业科研成果转化金额以及分配科研团队和个人比例大幅提高,推动资源和人才加快向企业聚集流动。

您们的提案,符合我省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会积极吸收提案的意见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项目资源,完善金融保险支持机制。支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优良地方遗传资源,支持开展突破性新品种联合攻关选育,支持优质特色良种优先推广,支持商业化育种与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提升、区域试验基地(站)测试能力、种子救灾备荒储备与监管服务能力提升,支持提高种子种苗扩繁生产和供应服务能力,推进以种业为引领的三产融合发展。将市场抽检、质量鉴定、试验示范等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是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依托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立科企深化合作、联合育种创新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施企业差异化发展扶持战略,大力培育大而优、专而精种业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种业企业,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种子种苗企业,一批聚集各类主体的特色种业园区和专业村镇。依托省内常规稻麦育种和推广优势,鼓励大型种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种业“航母”,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实施种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以国家级制种大县和良种繁育基地制种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专业制种生产型企业。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加大优势企业、品牌、品种的推介和集中宣传力度,做大做响“苏种”品牌。

三是统筹抓好种业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精准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支持企业结合省“双创计划”“科技型企业家”“创新团队”等省人才工作计划引进领军人才,鼓励国内外种业领军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定向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建立企业主导、财政补贴的人才培养基金,支持高校开展高层次种业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校联合建立博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实践基地。选送一批种业人才进行学习深造,对种业管理以及种子种苗企业科研、生产、检验、营销、管理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养制种能手和制种大户,严格种子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四是组织实施突破性品种培育联合攻关。采取“揭榜挂帅”制度,开展绿色、高效突破性品种产学研联合攻关。以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为主体,瞄准国际前沿生物育种技术,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先进种业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在传统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础上,对标育种“4.0时代”技术发展方向,开展基因组测序、选择、编辑、合成生物学以及大数据融合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争取在重要功能基因、重要育种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提升我省种业原始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字头”重大品种和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优质食味稻对标日本越光、五常大米等国际国内顶级稻米品种,提升品种竞争力,小麦重点突破赤霉病抗性育种“堵点”;缩小生猪、白羽肉鸡、蛋鸡、奶牛等畜禽品种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减少核心种源依赖;水产上重点加强大宗养殖新品种创新,培育特色优势品种。

感谢您们对江苏种业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6月15日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