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拟推荐名单公示

2021-08-02 浏览次数: 1522
字号:

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开展第二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农科(推广)函2021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省第二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拟推荐人选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182-8日。对公示人选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书面或电话实名提出。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张怡025-86263847

  址:南京市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815室(210036


第二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推荐人选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民族

单位

职称职务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

1

王少华

19651

本科

汉族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先后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省丰收奖一等奖、省科技入户优秀指导员、扬州市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获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优秀奖、二等奖、三等、明星用户、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优胜奖及最佳回答奖、扬州市麦套稻推广先进个人、扬州市植保站优秀测报员、邗江区和方巷镇优秀共产党、邗江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百姓学习之星、方巷镇 方巷好人、区农民培训优秀讲师、区政务信息优秀信息员、镇事业单位先进工作者、邗江区农技耘APP应用特等奖172018年度邗江区农业科技落户优秀责任农技员、区农业科技优秀工作者、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贡献奖。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下地种田,并经常性组织大户及干部群众参观他家的田块,在丘陵山区,他的机插秧粳稻能够达到亩产1700斤,直播油菜产量达到亩产600斤,手栽杂交粳稻嘉优中科一号亩产近2000斤,他家田块可以称得上是方巷镇乃至邗江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场所。他放弃了超过了1600多个休息日,有付出就有回报,他的业绩有目共睹。2015年,王少华的一项决策就让全镇农民增产超过1400万斤,增收2000万元以上。当年区植保站穗期仅布置一次病虫防治,但王少华根据方巷镇田间苗情实际情况,利用微信、电话及上门指导宣传布置穗期两次病虫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穗颈瘟的发生,使方巷镇当年的产量创历史新高。2018年,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农民之竞赛科普问答项目中,全国共有六个最佳答案,其中就有两个为他所答;2019年,他指导农户种植嘉优中科一号水稻品种产量颇丰,最高产的取得了亩产1950斤的好成绩;2020年,他指导的3000多亩小麦种植大户赵祥华,仅小麦一季纯收入就超过了100多万元。

2

朱训泳

196612

本科

汉族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推广研究员

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拥有技术发明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总计发表论文231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达54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农村部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江苏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大赛优秀专家奖等。近年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5项,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推广面积达49.6万亩次,年增效益4140万元。其中稻麦周年高效栽培,应用面积10.6万亩次,亩增产50公斤,增加效益1272万元;集成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推广面积19.5万亩次,增加效益1680万元;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17.2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比例达75%以上;主持水芹高效栽培模式集成研究,其中3项专利获授权并转化应用,推广面积3000亩,占全街道水芹种植面积60%以上,实现亩产值达15000元,增收达30%以上。主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遴选稻麦、蔬菜科技示范户125户,带动辐射1300户,每年示范推广应用名优新品种5个以上,推广三新技术应用20项。参与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核心区实施示范面积1000亩,促进全街道粮食生产高质、高效。负责区级农作物病虫中心测报点工作,每年发布农作物病虫防治信息20期,发放病虫情报1.2万份,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通过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农技耘APP和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开展在线为农服务,回答种植户疑难问题,畅通产业发展渠道,为粮食丰产丰收打基础。截至目前,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发布日志4408篇、发布农情2826篇、解答种植户问题11811个、获得好评5965个。

3

汪秀菊

19783

在职研究生

汉族

东海县畜牧兽医站

高级兽医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立足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主持或参加部级、省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项目2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农业推广奖二等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报国家发明2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8篇(第一作者8篇),开展技术培训24期,培训达两千多人次。获得江苏省科技厅颁发的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连云港市最美科技创新之星提名奖,连云港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连云港市粪污治理先进个人和县级先进个人多项奖励。开展秸秆养畜技术创新研究推广。主持实施省级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和国家级秸秆联户示范项目,结合日本学习的技术开展培训。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秸秆利用技术,主推全株小麦青贮(堆贮)技术,年新增产值160万元,养殖户新增收入17.9万元。开展肉牛饲养技术创新研究推广。开展生猪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创新研究。主持江苏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体系东海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四年。开展苏北毛驴资源保护技术指导创新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2010年开始被聘为科技特派员连续11年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服务6个村庄。每年作为科技创新专家科教、卫生三下乡活动,普及畜牧养殖技术,通过中国农技推广网、农技耘APP、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作者:张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