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描绘未来农业新图景

2022-10-31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近年来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镐锄镰犁”正转变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金戈铁马”。在江苏大地上,科技正助推农业朝精准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即将发生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传统农业的未来。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农场的水稻试验基地里,3台自动导航无人驾驶收割机已经整装待发,为更好地完成自动化收割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种无人收割机采用自动导航技术,能提前规划收割作业的最优路径,此外还能实现从收割到卸粮全程无人化,让我们实实在在当上了‘甩手掌柜’。”大中农场负责人介绍说,此项无人化收获工作是农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

  据了解,2019年起,该农场便在张洪程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开展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的攻关与示范种植。在两年的攻关试验和示范中,小麦和水稻的亩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

“稻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面提升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可以大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张洪程院士说,“稻麦生产‘无人化’,是一个新的农业重大科技课题,也是解决未来粮食到底‘怎么种、靠谁种’的关键钥匙。我们希望通过稻麦栽培‘无人化’,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模式,既能成为‘甩手掌柜’,也能实现优质丰产,让14亿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农业开启智慧管理

  走进江苏省常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玻璃温室控制室,一张巨大的LED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9个温室单元详细的监控参数及温室内作物生长的监控画面,自动记录历史数据并生成走势图。

“后台系统通过13种传感器来监控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并远程控制着温室内6种以上自动化机电设备,从而确保农作物在最优状态下生长。”工作人员介绍,智能环控系统的运用,使劳动用工节约3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10%以上,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

  近年来,苏州市以智慧农业国家改革试点探索实践为契机,在农业农村智慧生产、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方面下足苦功,全力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慧化改造,不懈探索“无人”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添效益、增底气。

  与此同时,苏州市加快培育智慧农业创新主体,大力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更为互补、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同时,苏州市还布局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生物育种、动物传染病防治等前沿领域,加大产学研转化力度,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群。

  农场迎来“无人化”

  在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的一块稻麦轮作农田里,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竞赛”:老练的操作手驾驶插秧机,与无人插秧机展开竞赛。结果,无人插秧机无论速度还是质量,都胜过了插秧机手。除了插秧机之外,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高地隙植保机、收割机等也在这里大显身手。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与智能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个300亩的农场实现了全过程“无人化”。

  这个“无人化农场”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等,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等情况,联合构建的田间作业全程“无人化”解决方案。智能无人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可实现自动路径规划、自动作业功能,同时可远程监控作业参数,作业质量实时上传云平台。

  2021年8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印发江苏省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指引的通知》,以加快促进江苏省农机化转型升级。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江苏计划建设400个以上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  


来源:202208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