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民走上增产增收快车道
浏览人数: 2022-07-05

四月春风拂过,麦浪滚滚。连日来,泗洪县各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泵站、渠道、道路等工程已见雏形,工人们正在对零星工程进一步的完善收尾,一块块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农田映入眼帘、一条条田园化现代农业长廊初步显现,远远望去,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农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是项目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泗洪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作,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管护利用等七大建设内容,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上图总面积为134.03万亩,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五个统一,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地落实

近三年,泗洪县每年的建设任务均超12万亩,如何科学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效推动项目建设?针对这一问题,泗洪县执行“五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主体、统一验收、统一管护”),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落实。“统一规划”即全县统一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一标准”即结合泗洪实际,制订泗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统一主体”即项目实施主体统一为项目所在乡镇的人民政府,全过程负责项目前期申报、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方验收和工程管护等工作;“统一验收”即项目所在乡镇和主管部门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工程设计标准,加强督促检查,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一管护”即加强对高标准农田的统一管护,切实落实项目受益乡镇、村居和经营主体的管护责任,对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增加的高标准农田,在工程使用期内县财政按每年每亩25-30元安排工程管护费用,并积极探索社会保险融入新模式,切实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效益。

质量为王,下足绣花功打造精品“饭碗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着广袤的农田,浸润着农民的心田,也关系着农民的腰包。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泗洪把提升建设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足绣花功,补上短板弱项,建好精品“饭碗田”。       

在泗洪县青阳街道秦沟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多名工人正在操作制渠机对沟渠进行混凝土填充,一旁的监管员严查着每一个施工步骤。

“项目前期,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施工规范打造纳入重点工作,通过源头规范质量、施工规范工艺、操作规范流程的‘三规范’原则严格把控项目推进各环节,确保打造精品工程。”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介绍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全面实行主管部门指导到位、建设单位督查到位、监理单位监管到位、群众监督员监督到位、施工单位施工到位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建立全方位监管体系,实现全覆盖监管。推广渠道“机开槽机浇注”一次成型法,利用成型模具开挖渠道,渠道机械一次性浇筑。通过“机开槽机浇注”一次成型法,每天可完成渠道约400米,比人工提高了一倍的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渠道质量和形象,延长了渠道使用寿命。

“零星田变成了连片田,泵站、水渠、生产路一应俱全,我们村民也能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农民真正变成了田地的主人!”青阳街道秦沟社区村民陆长友化身群众监督员,见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变化,项目打造精细了,实现全程机械化,土地变成了高产高效田。

聚力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没有既定模式可以遵循,泗洪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体系。泗洪县瞄准农民最期盼的问题,在继续完善路网、水网、电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又促进新要素新技术集聚,在配套节水灌溉、恢复地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狠下功夫,让节水、节肥、节药成为了“标配”,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在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我们家只有10亩土地,零散分散,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方便种植和管理,种植水稻每亩利润不到1000元。但现在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散乱的田埂、沟渠清理掉,再统一开沟、通渠、铺路,重新调整,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的种粮大户史周茂章满面春风,现如今,他已经是500多亩土地的管家,曾经的“巴掌田”变成万顷高标准农田,连片土地机械化种植,田间虫害管理统防统治,管理成本瞬间降低100余元每亩,产量也由以前的水稻每亩不到1000斤上升至1200斤左右,亩均增收350余元。

上塘所在片区因地处平原上的丘岗之上,土薄水荒,历史上曾“长草草无力,种谷谷不壮”“大雨哗哗流成灾,无雨半月渴死牛”。如今,这里的耕作、水利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非当年可比。到2020年底,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70元。

为掌握全县耕地质量现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泗洪创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8个,分别位于金锁镇、归仁镇、界集镇(太平)、上塘镇、车门乡、四河乡、石集乡、青阳街道,同时配套建设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站,提升了植保防灾减灾水平,为保护农业生产、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筑牢了粮食稳产增量的“压舱石”。

“建管护”并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泗洪县在工程维护、人员配备、资金筹措上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探索田长制、网格员等制度,打通管护“最后一公里”。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充分发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主体等各方积极性,实施种田与管田结合。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泗洪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效管护纳入改革创新项目,强化建设目标、着眼长效监管,积极探索对已建项目管护的改革课题,破解机电泵站无人管理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难题,推动农田“高质”向“长效”延伸。坚持建设与管护利用并重,引导项目区农民充分利用建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稻麦规模化种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基地和制种大县地位,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全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土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特别是灌排设施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解决了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耕地变良田。”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施继标说。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72.8万亩,投资额达13.96亿元,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稻亩均增产37.5公斤,小麦每亩增产25公斤,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投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3亿元,新增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无人植保机、渔业增氧机等新型特色农业机械装备1.12万台,农业综合生产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县将紧扣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聚焦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现代化,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提升工作,着力培育更多原生态、高品质、有影响的特色农业品牌。”谈及未来,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召德信心满怀。

来源: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