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保供 提质增效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浏览人数: 2022-08-30

  粮食安全和大食物观乃“国之大者”,体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不仅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作为畜牧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从业者,要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让食物的品种更加丰富,食物的结构更加优化,以此涵养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十四五”,江苏畜牧业以“六新”开局

  2021年,江苏畜牧业坚持“大食物观”思维,以“保供给、优生态、强安全、促发展”为主线,以组织开展畜禽稳产保供、动物疫病防控护航、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等“五大行动”为抓手,努力克服“猪周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生产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全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六新”发展实现“十四五”畜牧业良好开局。

  系统谋划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系统部署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金融信贷、养殖保险、财政支持、环境优化等方面稳定和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发展方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稳产保供能力实现新跃升。2021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482.6万头,同比增7.8%,已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全年生猪出栏2210.1万头,同比增21.1%。全年肉类总产量305.1万吨,同比增13.8%。禽蛋产量230.3万吨,连续3年稳定在200万吨以上。生鲜奶产量64.9万吨,同比增3.1%,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生产出占全国3.4%的畜禽肉类、6.8%的禽蛋和1.8%的生鲜奶,不仅保障了全省畜产品有效供给,也为长三角地区“菜篮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全省畜牧业产值1215.8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5%,连续11年超千亿元。

  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5%以上,牧原、温氏、立华、中粮等十大集团企业生猪出栏占全省比重达30%,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大型龙头企业得到积极运用,自动饲喂、蛋鸡层叠式笼养、智能环境控制等智能化装备在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普遍应用,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转型。新品种培育结出硕果,由江苏立华牧业、省家禽所等培育的全国首个屠宰型优质肉鸡新品种花山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全省建设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0家,培育壮大了一批育繁推种业企业,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源头”支撑。

  种养结合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实现新提升。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当年建设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93家,累计分别达到16家、1893家,以点带面推动畜牧业绿色生产水平逐步提升。启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组织16个县(市、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2021年末,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100%配套到位,资源化利用工作连续4年获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优秀等次。

  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新突破。畜牧业从养殖环节向上下游不断延伸,带动饲料兽药和畜产品加工等产业产值超千亿元。2021年,全省饲料工业产值726.8亿元,居全国第四,其中,饲料机械设备产值108.5亿元,占全国份额94.2%,稳居全国第一。聚力打造百亿级苏系肉鸡产业集群,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和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泗洪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海安禽蛋、丰沛肉鸭、宿豫肉鸡、海门山羊等一批全链条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2021年,新增4家畜牧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25家,占全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1/4。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241家,营业收入664.7亿元。

  动物疫情稳定控制,质量安全保障得到新加强。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省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长期稳定在99.5%以上,生鲜乳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处于全国前列。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连续多年持续高位运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全省畜牧兽医行业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发展态势。

  紧扣关键着子,撸起袖子,接续奋斗

  畜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影响因子多,曲折、反复、大起大落,如影随形。“周期性”周而复始的历史教训、“禁养”“非瘟”带来的现实教训,都已成为涉牧人士挥之不去的痛。总结过往,认清当下,突出重点,找准关键,慎终如始,久久为功。

  加强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切实稳定生猪生产。要建立健全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的逆周期调控机制,着力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2022年以来全省生猪生产保持稳定,3月末,能繁母猪存栏126.9万头,同比下降2.2%,已回调至正常保有量的105.8%。但连续几个月低迷的生猪价格,造成养殖亏损严重,不少养殖场户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主产县生猪产能过度减少,影响保供基础。以“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为重点,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规模猪场保有量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生猪生产,防止大起大落。一是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强生猪生产金融支持,实施贷款贴息补助、提升生猪保险保障水平等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生产信心,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二是强化产能稳固。2022年全省建立并公布了第一批231家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月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占全省总量的33%,南京、无锡、徐州、盐城、扬州等地也建立了市级调控基地。各地要积极发挥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作用,通过政策扶持、指导帮扶,引导督促其履行产能调控义务,保持能繁母猪存栏相对稳定。苏北、苏中主产区要根据产能调控方案要求,采取相应调控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基本盘。苏南主销区要全力提高地产能繁母猪养殖量,并加强南北合作,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保供机制。三是强化监测预警。江苏已对7000多家规模猪场进行每月全覆盖监测,这些数据是反映生猪生产变化的“晴雨表”。切实加强生猪生产监测,着力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对数据变化的敏感度,对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中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要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加强形势研判,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调节产能,努力推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努力促进家禽牛羊等稳步发展。从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出发,在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上,积极发展其他畜产品生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畜牧业生产结构。一是稳步推进家禽业提质发展。家禽养殖饲料转化率高,粪污处理压力相对较小,在江苏发展家禽养殖更具比较优势。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在稳定蛋鸡、肉鸡、肉鸭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黄羽肉鸡、麻鸭、鹅等地方家禽,积极发展肉鸽、鹌鹑、火鸡等特色禽业。加快推进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绩效目标,打造百亿级优质肉鸡全产业链。积极推广白羽肉鸡笼养、水禽节水养殖、蛋鸡层叠式笼养、清洁蛋生产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规范使用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提升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禽蛋禽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奶业振兴。近年来,江苏建设了一批奶业重点项目,农垦悠然牧业、一鸣食品等相继开工或投产,奶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要坚持“养好牛、产好奶”的理念,继续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奶类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奶牛DHI测定,逐步将测定范围扩大至所有规模奶牛场,强化数据分析和指导,不断提升奶牛生产管理水平。要切实抓好中央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支持奶业大县发展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依靠自有奶源发展乳制品加工,打造江苏奶业发展新样板。三是着力提升牛羊肉供给能力。对照2025和2030年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目标,江苏牛羊肉供给还有差距。沿海、徐宿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发挥主产区作用,打造牛羊养殖基地县,大力发展自繁自育规模养殖场,增加基础母畜存栏量,非主产区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升牛羊综合生产能力。要推广高架舍饲、秸秆养畜及牛羊颗粒饲料、全混合日粮饲喂等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要求,强化肉牛肉羊“瘦肉精”监管,严厉打击饲喂、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是提高饲草料供给水平。要正确树立“大食物观”,不得将粮食安全与畜牧养殖发展对立起来,要坚决禁止毁麦事件发生。要指导、帮助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做好青贮饲料供应保障工作。牛羊主产区要在完成主粮播种面积任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用地,发展青贮玉米、饲用大麦、黑麦草、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

  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畜牧业要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根本要靠推进现代化,在养、种、料等关键环节发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做好部省示范创建,新建一批示范场。积极发展集约化、立体式养殖,用好省级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项,支持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对饲喂、环境控制、产品收集、粪污治理等关键环节设施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养殖管理智能化、精准化。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提升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二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组织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和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测定,发掘鉴定新的畜禽遗传资源,健全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所有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品种都要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国家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支持种业企业扩大优质种群生产规模,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和应用。加强生猪良补项目绩效考评,扎实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三是推进饲料产业转型升级。严格许可准入、推动融合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同质产能、引入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安全环保的饲料产品、节能降耗的生产技术和简单高效的经营模式,提升饲料行业发展水平。开展替代资源调查评价,推广应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提高饲料原料供应保障能力。要加强饲料行业规范管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管“1+2+4”行动,即1项监督检查(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2项质量监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监测),4项专项检查(自配料、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饲料标签、水产养殖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推动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事关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一是完善提升设施装备配套。一季度,全省通过全面摸排,建立了3900多家整治提升清单。要对照清单,主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回头看”检查认定,扎实推动粪污处理设施向高标准发展,逐步提高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二是开展常态化巡查指导。养殖场户主体责任的落实,不仅要靠法律法规宣传,还要靠健全的监管机制。要对照年度巡查指导工作计划,统筹力量,结合畜牧兽医日常监管同步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巡查指导,认真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拒不整改的要移交执法监管部门严肃查处。三是推进台账管理规范化。年初,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生态环境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主体责任、日常管理、技术指导等。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淮安、扬州、镇江、泰州等9个设区市所辖县(市、区)均制定了台账管理办法。各地要指导规模养殖场加快建立、准确记录。四是做好环保督察相关事项的整改落实。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4月25日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根据各设区市报送情况统计,本次督察收到涉及畜禽养殖方面的交办问题和信访事项73件,目前已完成整改率达88%。对尚未整改完成的事项,各地要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在规定期限落实整改。对已经整改完成的事项,要坚持常态化检查督促,确保真正做到对账销号。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做大做强规模畜禽产业。《江苏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打造4条千亿元级省级重点链,规模畜禽是其中之一,将重点围绕生猪、家禽、奶业等产业推进全链条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借鉴泗洪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经验,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优势产业,梳理短板弱项,找准推进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畜禽全产业链典型县。一是壮大主体。近年来,江苏培育了一批本土上市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立华牧业、南京桂花鸭、京海集团、南通天成等,也引进了一批在有国内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温氏、牧原、新希望、德康农牧、益客集团等,引领行业全链条转型。要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链条做深做长,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形成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同时引导带动有潜力、有条件的饲料兽药、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逐步实现全链条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二是抓实载体。要围绕全产业链发展,聚焦标准化养殖、畜禽屠宰、肉蛋奶精深加工等方面,谋深抓实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支撑链条延伸。将畜禽全产业链建设积极融入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谋篇布局,更好集聚要素资源,实现高起点打造、高水平提升。依托各地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创新模式。要加强研究和学习借鉴,努力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链条延伸、功能拓展、品牌建设上探索畜禽全产业链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让更多创新成果在延链、补链、强链中落地开花结果。要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畜牧业安全稳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扛起保障畜牧业发展“强安全、促发展”的政治责任。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省畜牧兽医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通知中,全面布置了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15条硬措施、省安委会部署的50项检查重点等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检查方案、落实工作举措、强化闭环管理,从严从细从实推进大检查工作,确保通过大检查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二是全力防范夏季安全生产隐患。目前已进入夏季汛期和高温季节,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易发,各地要指导企业针对高温季节易发的液氨泄漏、粉尘爆炸、电气火灾、危化品安全等安全事故和夏季汛期多发的暴雨、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研究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全省畜牧业生产安全度夏。三是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增强行业内苗头性热点事件的敏感度,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毫不松懈地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非洲猪瘟防控进入高危高发时期。要进一步压实责任,紧盯重要时段重点环节,在关键防控措施落实上下足功夫,在有效应对异常情况上做足准备。一是突出抓好监测预警。紧盯养殖、屠宰、肉品销售、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部位,加强生猪、产品及环境风险监测,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切实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强化监测结果分析研判和应用,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抓小抓早、有的放矢。二是突出抓好清洗消毒。坚持不懈抓细日常消毒、抓实集中消毒、抓严应急消毒,要结合环境监测评估情况,在重要时段增加消毒频次,重点要强化对无害化处理场(收集点)、屠宰企业、农贸市场等重点污染场所和养殖场易造成病毒传播的关键部位的消毒灭原,科学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加强消毒效果监测评价,确保清洗消毒实效。三是突出抓好调运监管。加强生猪运输单位、个人及车辆的备案管理,落实指定通道和东部区外屠宰用入苏生猪“点对点”备案管理制度,持续保持打击生猪违法违规调运的高压态势,要把“换猪套证”违法行为作为整治重点,加强屠宰入场环节核查,坚决做到露头就打。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肉品监管,建立“熔断”机制,对多次被监测阳性的屠宰企业的产品要暂停在县域内销售。四是突出抓好应急处置。要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动态关注养殖生产、无害化处理等数据,发现异常情况、疑似问题,要迅速行动、果断处置,坚决防止扩散蔓延。要严防病死猪转运造成病毒扩散,发生疫情时原则就近就地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