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中贡献种业担当

2022-08-31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江苏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有基础、有条件、有使命在打种业翻身仗中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全省主粮作物、主要水产和畜禽品种生产种源基本实现省内保障,但对标“走在前列”和对表先进省份,江苏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足、特色突破性品种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缺乏、良种产供保障和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不够等弱项短板明显;稻瘟病、赤霉病、河蟹“水瘪子病”、罗氏沼虾“铁壳虾”等突出问题没能从种源上根本解决,生猪、白羽肉鸡、蛋鸡、肉鸭等核心种源严重依赖国内外引进以及生物育种技术应用近于空白等“卡脖子”问题突出。资源多、科研强的优势没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补短强弱破卡点是打种业翻身仗、实施种业振兴、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思路和举措。从种业源头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贡献种业担当,助力“新时代鱼米之乡”更实至名归。

  突出规划和项目引领。按照《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标要求,为确保种源安全,切实提升种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发布了一批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启动了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库建设;围绕关键种质优异基因挖掘、生物育种技术与核心种源攻关,组织实施了一批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

  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发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强和种质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强化整合。一方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和开发利用,查清资源家底,应保尽保,实施精准鉴定评价,挖掘关键基因和性状,强化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的提纯复壮,启动省级综合基因库建设。另一方面实施生物育种技术联合攻关,探索全基因组、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促进资源鉴定和育种技术的提升突破,推动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资源鉴定、新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效率,加快解决或缓解部分种源存在的“卡脖子”问题。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要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种业振兴企业集群。一是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实施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育种要素资源向优势种业企业流动、集聚,推动科企深化合作。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建设育种研发中心、种子种苗加工处理中心、品种测试中心、展示基地和制繁种基地,发挥企业在资源开发、品种选育、良种制繁、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起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二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育繁推一体、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种业头部企业和一批专业制繁种企业、一批特色种子种苗企业。推动种业企业从简单种子营销向种子种苗繁育供应及配套农机农艺集成服务转变,拓宽经营服务内容和区域,实现产业链延伸增值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推进规模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打造综合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的领军型种业企业。依托条件成熟的种业企业和制繁种基地,建设以种业为产业基础、三产融合的现代种业产业园。三是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开新局,提振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种业企业在开放中发展壮大。

  创设高效平台和基地。创建关键环节相互支撑、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种业全产业链高效平台和基地。一是搭建基础科研育种平台。依托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集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于一体的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与基因发掘平台;搭建高效育种转化平台,加快分子设计、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技术落地应用,提高品种创新效率。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一批现代商业化育种重大创新中心。二是建立品种质量性能测试平台。建设一批示范性、标准化品种区试站、良种场,建设完善全省种业质量检测和生产性能测试体系、可追溯体系。发挥作物品种审定、登记、引种备案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完善品种审定、跟踪评价、退出和淘汰机制,防范推广风险。健全畜禽、水产种质测定体系,加强畜禽、水产品种示范推广和生产监测。三是建设高标准制繁种基地。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要求,高标准建设作物制繁种基地,建设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省级以上原种场、良种场、良种繁育场、良种培育场,建设大型种公猪站和一批标准化种畜禽扩繁场。四是持续建设省南繁南鉴基地。拓展南繁内涵和外延,引导扶持水产、畜禽等南繁科研工作,加快构建农作物、水产、畜禽等并存的“大南繁”新发展格局,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五位一体”的国内一流种业南繁综合服务平台。五是建设优势种苗供应服务中心。分类指导推进种业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种苗生产基地,鼓励发展工厂化机插秧育苗技术,加快具有江苏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种子种苗产业化开发,加快规模效益明显的种子种苗品种更新迭代和快繁脱毒技术应用,把小作物做成大产业,提高种苗生产供应服务能力,缓解省内过度依赖周边省份的现状。

  强化监管和引导服务。一是严格监督管理,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政。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检监管力度,维护健康有序的种业市场环境。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统筹抓好种业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种业人才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充分调动种业从业人员积极性,促进人才良性有序流动,重点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种业企业家队伍。三是完善金融保险支持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业风险分散机制。


来源:20220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