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淮安市清江浦区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片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陶渊明笔下的美丽乡村,亦是现代乡村建设的方向。淮安市清江浦区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位于和平镇严集村、唐庄村、三闸村、王桥村,武墩街道武墩村,该片区为2020、2021、2022年项目组成,项目集中连片,总建设面积1.3万亩,总投资2650万元。2020-2022年,通过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建设,围绕土地流转、排灌系统生态化试点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等措施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内在质量。
实施高标农田+生态措施,建设生态友好型高标准农田。走进清江浦区和平镇王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生态大沟,水自东向西经过潜流坝、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区逐级过滤后缓缓流入古盐河,这便是2022年度清江浦区高标准农田实施的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项目,项目的实施为清江浦区农田退水处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有效助力清江浦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清江浦区在巩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的同时,围绕生态友好型农田建设目标,突出生态措施实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高标农田+耕地措施,建设土壤肥沃型高标准农田。近年来,清江浦区紧紧围绕“耕地”做文章,坚持“两区”合理规划项目布局,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并重,贯彻“先流转、后建设”开发理念,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截至目前,项目片区土地流转率达85%。清江浦区面对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和耕地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强耕地的保护以及产业质量的提升,做到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实行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根据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增施有机肥,秸秆科学综合利用,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2022年清江浦区积极向上争取5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土壤培肥工程,为3000亩耕地增施有机肥,使耕地质量有效改善和提升。
实施高标农田+管护措施,建设抗灾力强型高标准农田。近年来,清江浦区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夯实管护基础、界定管护范围、严格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为标准,联合人保财险淮安市分公司为其全方位制定服务方案,尝试引入商业保险机制,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IDI项目,探索符合市场规则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新路径。2022年清江浦区财政配套20万元购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为全区已建成的7.74万亩高标准农田添上“保险锁”。下一步,清江浦区将以此为契机,构建符合市场规则的多元化农田建设项目综合保障体系,以金融保险为导向,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难”问题解决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