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高标准农田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2022年度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4-02-27 浏览次数: 64
字号:

2022年度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总投资5400万元,累计新建灌溉站60座,防渗渠49.88km,生态治理排水河道5条共长3.185km,生态排水农沟11条共长3.78km,机耕桥15座,机耕路24.93km。智能化灌溉与生态农田试点1000亩。

项目区位于楼王镇境内,涉及凌庞、新楼、朝阳、公兴、果林、蟒河六个行政村,项目区西至罗学河,南至庆中河,东至丰字河、朝阳河、蟒蛇河,北至横塘河。土地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8万亩。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2023年5月完工。

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粮田”变“良田”是基础条件。如今,在楼王镇,小田变大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

智慧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打破传统农业种植发展理念,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借助“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平台,助力现代化农业种植。

项目结合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要求,在项目区公兴村村部东侧田块建设智能化灌溉与生态农田示范区,合计1000亩,实现稻田灌溉智能化与稻田尾水多级净化再利用,为农业集约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项目区泵站、渠道系统的工况监测和控制,提高灌水控制精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

楼王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程智能等技术,集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智慧辅助决策、智慧业务应用、安全保障与标准规范等多项为一体的农田综合管控平台,将业务管理与农田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农田工作由“传统农业”向“农业信息化”跨越式转型。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重大作用。楼王镇大力推广应用稻麦秸秆高质量全量还田、侧深施肥、“三控”毯苗壮秧培育、机械化精准栽插条播、壮苗早发、适播匀苗足苗等技术措施,运用智慧农业,建设未来农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项目区后期管护运营整体推行规模化种植模式,核心区由盐粮集团负责生产管护,示范推广智慧农场种植技术,带动本地粮食生产水平大幅上升。同时,适时植入稻田画、农事体验、品种展示等观光娱乐元素,与比邻的蟒蛇河生态长廊建设有机衔接,打造水乡特色田园。同时,成立了联合专业合作社、集体农场、家庭农场,运用新集成栽培技术,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从育种、订单种植、稻米加工、品牌销售,形成稻米全产业链,亩增产150斤左右,可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10%以上。工作站年吸纳农村劳动力195人,其中长期用工50人,短期用工145人,通过土地流转和转移劳动力年增加农民收入378万元。

来源: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